河北:已梯次培育省级“工业诊所”150家 签约“工业大夫”7000余名
河工新闻网讯(记者张莉慧)记者从河北省工信厅获悉,自河北在全国首创“工业诊所”“工业医院”“工业大夫”三级诊疗服务体系以来,全省已梯次培育省级“工业医院”15家、“工业诊所”150家,签约“工业大夫”7000余名,以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为河北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三级诊疗体系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搭建了平台。华北理工大学作为省级“工业医院”“工业诊所”,充分发挥自身力量,搭建河北省首家省实验室——燕赵钢铁实验室。从基础研究到技术攻关再到成果转化,燕赵钢铁实验室“串珠成链”,绘制了一幅河北钢铁产业发展的精准导航图。燕赵钢铁实验室由华北理工大学与河钢集团共建,汇聚370多名高水平科研人员,8家高校院所、30家共建企业,采取“企业出题,实验室答题”方式开展目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通过烟气大数据与工艺优化等手段,攻克烧结烟气一氧化碳无法有效治理、脱硝成本高等难题,掌握工艺与数据双驱动的烧结烟气多污染物协同过程治理的技术。该技术是燕赵钢铁实验室的科技成果,已在新疆昆仑钢铁有限公司实验成功,下一步将在河北全面推广。该技术的应用将河北钢铁企业一氧化碳的排放浓度降至2000毫克每立方米以下,优于目前先进指标3000毫克每立方米,脱硝运行成本降10%,环保成本每年能降20亿元。
目前,实验室已在华北理工大学测试中心、曹妃甸研发中心和河钢集团科创中心建设3个主基地,实施关键共性、前沿引领、现代工程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在邯郸武安市建设实验室分中心,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与北京科技大学等共建8个联合创新平台,扩大创新生态圈;与河钢集团、首钢京唐公司等共建30个成果转化基地,打造样板工厂。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成果转化。沧州高新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高新天工工业医院”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高水平膜材料、膜应用领域研究队伍和完善的研究条件,积累了大量的先进膜技术研究成果,是国内最大的高级膜领域人才培养基地。今年以来,高新天工工业医院积极举办产业对接活动,通过举办膜产业大会等推介活动,促成唐山中溶科技有限公司与沧州鑫膜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基于镍合金中空纤维膜系统的工业副产氢一步制备燃料氢技术产业化开发合作。成功帮助沧州工苑新型膜材料有限公司分别为山东滨化滨阳燃化有限公司开发了隔膜专用PPS树脂材料,为四川安费尔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无锡高仕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新的纺纱、织布工艺,实现了从树脂到纺纱织布改性的全产业链国产化,解决了“卡脖”子问题,申请发明专利2项。同时,高新天工工业医院被认定为河北省中试示范平台,进一步提升了膜产业中试服务能力,推动了“京津研发,沧州转化”。共绘产学研合作。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工业诊所针对“新型陶瓷基树脂材料”技术方向与企业深度合作,解决卫浴模具材料自主可控、进口替代问题,目前项目已经进入中试阶段,加工生产环节成本仅为原来三分之一,实际应用后预计每年为企业节省成本百万元。
河北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河北省工业诊断服务平台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产学研协同创新力度,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应用,推动河北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