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看河北产改走深走实 | 河北瑞丰科技有限公司工会:农民工搭“成才快车”华丽变身工匠
河北瑞丰科技有限公司工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管理模式,创新构建起三位一体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农民工搭“成才快车”华丽变身工匠
记者杨艳 李昊男 通讯员刘兆茹
“在企业高度重视技能人才的氛围中,我将继续刻苦钻研钳工技术,精益求精争一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日前,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河北瑞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丰公司)职工王建川感慨地说。王建川的成长经历,正是瑞丰公司工会近年来在深州市总工会的指导和帮助下,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管理模式,创新构建起“技能培训—考核评价—岗位激励”三位一体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一支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相适应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的缩影。
在瑞丰公司新入职的农民工中,大部分为初高中毕业,有的甚至初中没毕业,文化底子比较薄,没有任何经验。如何让他们快速成长成才呢?“要推动加强产业工人教育培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强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的《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到,一直以来,瑞丰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与当地的衡水科技工程学校、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深州职教中心(高级技工学校)等多家学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其中,公司与深州职教中心联合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自2019年至2022年共组织参训人数660人,培训工种有电工、车工、铣工、计算机、数控车工等,均为技工四级。
“企业共组织10次技能提升评价考试,参加人数586人,通过人数478人。帮助新入职的农民工取得了技能证书,提升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瑞丰公司工会主席谢飞说。职工们也纷纷表示,通过参与企业产教融合培训项目,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了锤炼,职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职工学有所成,畅通晋升通道更是关键。瑞丰公司工会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内部技能等级评定机制,职工通过理论笔试及现场实操两项考核评定后,依据技能等级给予相应月度奖励,即通过多能工及其他单个工种评定为三级工,每月奖励500元;通过多能工及单个工种当中的任何两项,定为二级工,每月奖励800元;通过多能工及单个工种当中的三项,定为一级工,每月奖励1000元。技能等级评定工作一年组织一次,技能补贴随之进行调整。“公司通过开展技能等级评定,调动了农民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全体职工的技能水平。”谢飞坦言。
培养提升职工软实力,企业硬实力也要够“硬”。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公司投资60多万元,积极建设创新工作室、学习园地、职工书屋,为农民工学习提升提供了优质硬件平台。谢飞介绍,今年以来,公司的“三室”共组织技术培训6次,培训职工400多人次,因实用性强、效率高受到职工欢迎。
瑞丰公司多措并举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助推他们从农民工到产业工人再到工匠转变的技能人才培养“宝典”,收获了亮眼“成绩单”。农民工耿宗肥和王建川一样,依托公司一系列学习平台及培训,通过自身刻苦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变身为技术能手,不仅获得“衡水市金牌工人”称号,2019年还被河北省总工会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今年6月,公司农民工闫艳峰、张卓在衡水市第十一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表现出色,分获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决赛第一名、第三名的佳绩,成为了行业内的佼佼者。
“公司还有很多农民工通过培训学习走上了管理岗位。”谢飞表示,目前公司拥有高技能人才1138人,57%以上农民工都通过培训学习鉴定获得了中级工证书。公司计划在2025年年底前,80%以上农民工都取得中级工证书,30%以上农民工取得高级工证书。2023年4月,瑞丰公司被评为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下一步,企业将继续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战略方向,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职工队伍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不断提升内生动力,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