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看河北产改走深走实 | 达力普石油专用管有限公司实现企业与员工创新双向奔赴
达力普石油专用管有限公司以创新为抓手积极推动产改
实现企业与员工创新双向奔赴
记者周斐
定期组织员工召开吐槽大会,只要建议合情合理公司立即整改;两年收集职工创新建议2600余条,累计发放奖金110余万元;创新实行积分评价机制,明确薪酬分配导向,提高产业工人经济收入……从一个只有61名员工的单一加工作坊,发展成员工1800余人的集研发、制造、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全产业链的高端智能制造企业。26年来,达力普石油专用管有限公司(简称达力普)以提升产业工人创新能力为切入点,推动产改走深走实,实现了企业和员工的双向奔赴。
“改善即是创新,人人皆可创新”
在达力普,新员工入职后的“第一堂思政课”要学习公司的两个重要理念:“把员工当亲人,把班组长当兄弟”“改善即是创新,人人皆可创新”。入职一个月后,公司工会要组织召开一次吐槽大会,倾听新员工心声,改善公司存在的不足问题。
“洗衣服不方便,工服还得定时定点送洗,要是能给宿舍楼配几台洗衣机就好了。”在今年8月份的吐槽大会上,新入职员工雷俊杰鼓起勇气吐槽。令他没想到的是,一个月后,宿舍楼每个楼层新增了3台共享洗衣机,扫码即可使用。
“让员工感受到被尊重,让他们敢发声。只要是合情合理的建议,工会都会与相应部门沟通整改,落实职工诉求。”12月6日,公司工会副主席刘海艳告诉记者,为激发员工勇于发声和创新热情,公司除了定期召开吐槽大会外,还上线了员工合理化建议平台,实现了内部员工企业微信“一对一”随时对话。畅通上下沟通机制,增强了一线产业工人的归属感,为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打下了基础。
畅通创新渠道 两年催生2600余个“金点子”
“来自公司的认可让我特别有成就感,感觉自己很有价值。”2019年入职、今年27岁的马松是公司里有名的创新达人。2022年,由他研发的创新孵化网上平台正式上线,他和同事潘长博研发的“松博系统”(现场设备巡检点检系统)如今也在全公司推广运用。因为创新成果丰硕,除了物质上的丰厚奖励,马松还在2022年连跨三档,破格晋升为助理工程师,比普通员工节省了三年时间。
像马松这样的创新达人,达力普还有很多。每年3月9日,是达力普的创新日,公司会在这一天召开创新表彰大会。近两年来,员工们通过线上创新孵化平台、技术与运营部门线下创新管理渠道,提出了创新建议2600余个,涵盖技术类、管理类、民生改善类等,覆盖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全过程,累计有880多人次获得创新成果奖励,公司累计发放奖金110余万元。
“近年来,公司员工共获得了37项发明专利,95%以上的创新成果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刘海艳说。
积分评价机制 激励职工岗位成才
为激活一线员工活力和内生动力,达力普创新一线操作员工考核标准,实行积分评价机制,即每月每名员工的基础分值是100分,根据员工日常表现,在此基础上进行奖励和扣减。
“我上个月一共获得了191分,其中91分是奖励分值。”12月5日,达力普专用管分厂小线作业区数控车工孙晓东高兴地说。孙晓东的加分项主要来自超产完成日产量,其中11月9日,他不仅超产,还创造了班产记录,一次加15分。191分意味着孙晓东11月份将额外获得近2000元奖金。
“积分评价机制,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国峰说,为让员工感受到公平公正,积分评价实行透明化管理,员工可见自己、也可见他人的得分,有异议可进行申诉。
靠业绩说话、靠能力说话,积分评价机制实施两年以来,一线操作类员工的经济收入平均增长了5.4%。员工月度积分与绩效工资挂钩,年度作为评先评优、晋档晋级和降档降级、岗位调整的重要依据。近两年来,有60余名员工在任职资格评价中晋档或晋级,70余人被提拔为基层管理人员。
此外,公司还为员工搭建了多维度素质提升平台,组织开展通用工种和行业专业工种技能比武,报销在职员工各类学历(学位)教育费用;持续提升员工薪酬与高技能人才待遇,对取得探伤证的产业工人每月最高给予1000元的高技能人才津贴。一系列创新措施,极大激发了产业工人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