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话题 | 出席省两会的代表委员热议如何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出席省两会的代表委员热议如何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提升产业工人“含技量”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抒心声,聚力量,谋发展。
连日来,出席省两会的代表、委员细心研读、认真思考,更全面地理解政府工作报告的深层含义,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指引发展方向,饱含民生期许,催人奋进。
回望2024年,厚重提气的“成绩单”让人回味无穷,展望2025年,高质量发展的“线路图”脉络清晰、提振人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总体要求,代表、委员聚焦民生热点,结合工作实际,谈感受、提建议、话发展,就如何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展开热议,为齐奏河北发展时代强音建言献策、汇智聚力。
积极构建产教融合教育体系
力促产业工人成长成才
赵武卫
翻看政府工作报告,省政协委员,保定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赵武卫目光紧盯着一个个亮眼的数字感慨地说:“报告主题鲜明、求真务实,目标明确,体现了政府真抓实干、聚力突破的决心和信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冀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大力培育引进院士专家、创新团队,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赵武卫委员颇有感触地说,去年,保定市总工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保定市总工会精心建设的工匠学院,着力构建双元制培育体系,打造了工匠人才培育新高地。
赵武卫委员表示,2025年,我们要紧密对标新要求、新部署,主动谋划新起点、新举措,持续推动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努力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保定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赵武卫委员建议,各级工会组织应凝聚工作合力,以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体为抓手,积极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教育体系。人社部门坚持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鼓励企业实行可量化的工资分配制度。发改、工信、国资、人社等相关部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工会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各级工会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加强工匠学院建设,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落实改革举措,从源头上、制度上保障产业工人各方面待遇得到有效落实,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广泛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
为职工成长成才搭建平台
白彦君
“报告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会工作指明了方向。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更大的决心信心干劲推进衡水工会工作谋新局开新篇。”政府工作报告中充满热度、温度、力度的内容,给了省政协委员,衡水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白彦君加压奋进的动力。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数字产业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部署要求,为产业工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结合工作实际,白彦君委员表示,我们始终将“深化职工建功立业活动,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在助推高质量发展中作贡献”为己任,2024年,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印发了《衡水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要点》,围绕深化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深化产业工人建功立业,深化产业工人素质提升、深化产业工人地位提升、深化改革协调联动等五方面发力,持续推进“产改”工作走深做实。组织开展了第十一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设置焊工、网约配送员等11个工种的竞赛项目,积极营造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干的浓厚氛围;聚焦市域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县一品”技能竞赛品牌,同时还重点推动规上企业自行组织开展“一企一赛”,实现了产业、行业、企业技能竞赛全覆盖。
新的一年,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建议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发挥引领作用,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汇聚强大合力,确保产改各项举措落实落地、取得实效,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不断深化技能培训,广泛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为更多职工成长成才搭建平台,让更多职工通过技能竞赛“赛道”走上“星光大道”,全面提升职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畅通职工职业发展通道, 让广大产业工人有为有位,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
企业打破传统壁垒
构建起多元互通的职工成长“立交桥”
石晓伟
“完善主导产业支持政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产业增加值增长13%左右、9%左右,钢铁环保绩效A级企业55家、保持全国第一。”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产业经济攀高向新”,省人大代表、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炼钢技术专家石晓伟感到非常振奋,作为一名产业工人,提及“产改”他感慨良多,“2024年,我晋升为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的炼钢技术专家,也成为唐钢历史上最年轻炼钢专家之一,像我一样,通过技能大赛、岗位创新等方式成长成才的工友们越来越多,我们创新工作室40%的成员在职级待遇上都得到了提升。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让职工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薪资待遇更高了,职业发展更清晰了,权益更有保障了,大家干劲儿更足了。”
石晓伟代表认为,在职业晋升通道方面,希望企业能够打破传统壁垒,构建起 “技能—技术—管理” 多元互通的成长“立交桥”。让技能大赛成为工人崭露头角的舞台,以赛促学、以赛选才,大赛中表现卓越者不仅能收获丰厚奖励,更能凭借出色成绩直接进入企业重点培养人才梯队,获得晋升机会,实现从基层工人向技术骨干乃至管理岗位的华丽转身,让每一份努力都能得到对等的回报。与此同时,希望企业大力扶持创新工作室、劳模工作室建设,配备精良的研发设备,提供充足的项目资金,鼓励工人围绕生产难题、产品优化开展技术攻关。对那些成功攻克关键技术、实现降本增效的创新团队与个人,给予高额奖金、荣誉表彰,让创新的星星之火在车间燎原,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助推职工创新成果评审制度化
不断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
石晓棠
“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过去一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面对交织叠加的困难挑战,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省上下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取得优异成绩,非常让人感动。”认真研读报告后,省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石家庄炼化分公司首席技师石晓棠深受鼓舞,信心满怀。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支持传统优势产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提升现代化钢铁、绿色化工等产业水平……”对照企业发展实际,石晓棠代表表示,她是一名石油工人,公司自1983年建成投产以来,现原油加工能力800万吨/年,累计加工原油1.19亿吨,上缴税费949亿元。2023年2月,石家庄炼化绿色转型发展项目已正式启动,企业产品向绿色、高端新材料转型,推进“燃料型”炼厂向“新材料”炼厂转变。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因素,技能人才作为我省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河北省高质量发展、打造经济强省的中坚力量。石晓棠代表建议,河北省有关部门出台《技能人才创新成果评审奖励办法》,即以技能人才为主完成的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先进性和效益性的技术技能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材料、新工具、新技术、新技能以及设施设备改造和工艺流程优化等为主,坚持“突出创新、讲求实效,客观公正、竞争择优,注重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建议每两年开展1次,每次评审奖励不超过100项,且不超过当年申报推荐项目总数的 50%。以此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鼓励产业工人立足工作岗位、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不断激发产业工人投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贡献一线产业工人的智慧和力量。
文/记者杨艳 图/记者郑荣玺 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