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稿|河北:把民生实事一件一件办好
悠悠万事,民生优先。
“必须矢志不渝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定决策、办事情充分考虑群众的需求和感受,从突出问题着手,从具体工作抓起,把民生实事一件一件办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要持续实施20项民生工程,加快建设共同富裕、普惠共享的现代化河北。
如何在新的一年里持续保障改善民生?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期待满满。
提高就业质量和居民收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我省2022年如何持续做好民生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之源。对全省人社系统来说,做好民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坚持把保居民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持续筑牢民生之本。”
在省政协委员,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景武的表述里,我省在稳就业领域的成绩可以用下面这样一组数据概括——
2021年我省城镇新增就业92.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增加到326.5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增加到309.7万人……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2022年,我们将紧紧围绕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目标,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持续完善就业政策体系,改进提升就业公共服务。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青年就业启航计划、农民工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行动、劳务品牌建设工程,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大力推进大众创业,大规模开展线上线下就业招聘服务活动,促进更多劳动者实现稳定就业。”王景武委员说。
作为在职业教育领域深耕多年的一线教师,省人大代表、石家庄市职教中心教学处主任陈士芹十分关注职教领域就业质量问题。
“现行职业教育推行的是‘1+X’证书制度,‘1’指的是学历证书,‘X’指的是若干个专业技能等级证书。”陈士芹代表说。
陈士芹代表介绍,近年来,我省针对多个层次的就业群体提供了优质的免费技能培训。职校学生通过这些专业大类考试之后,可以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取得不同级别的技能等级证书。这无疑拓展了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渠道,有助于实现高质量就业和增加收入。
针对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她建议,职业学校应认真研究经济发展走向和趋势,建立与行业、企业的联动机制,并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增强专业与产业的契合度,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精准培养适应新业态、新产业的技术技能人才,从而让更多人好就业、就好业。
在新职业、新业态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还需要及时转变就业观念。
自2019年人社部重启新一轮新职业发布工作以来,截至2021年,国家已陆续发布四批共56个新职业,包括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城市管理网格员、社群健康助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等。
代表委员们认为,国家发布的这些新职业,为求职者打开了更多新的就业渠道。因此,有关部门应大力扶持新业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进一步提高居民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
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保险,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社会保险制度关乎民生。近年来,我省社保制度改革持续推进。2021年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475.67万人、747.36万人、1084.64万人,全部超额完成全年扩面计划。全省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005.9亿元。”王景武委员介绍。
王景武委员表示,2022年,省人社厅会紧盯老百姓在社会保障方面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加快推进社保制度改革,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社会保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着力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参保缴费质量。
此外,还要及时调整提高社保待遇水平,促进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建设应用全省人社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以数字化赋能人社管理服务,提高群众办事便捷化水平。
“养老育幼”问题关乎民生福祉,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重视、百姓关心的话题。
代表委员们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解决好“养老育幼”问题作出一系列部署,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直接体现。
“今年报告明确要发展普惠性、互助型养老,完成3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这一部署非常及时,切中问题要害。”省政协委员、省中医院党委书记孙士江表示。
孙士江委员调研发现,居家是目前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方式,但目前居家养老还存在短板。“比如,目前的居家养老行业里,提供日常照料和简单家政服务的较多,高效、便捷的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供给仍存在缺口,难以满足老年人在生活、医疗、精神等方面的特殊需求。”
“我认为应该建立一种新型模式支撑老年人的居家养老,即‘网格化养老’。”孙士江委员说。
所谓“网格化养老”,即由政府参与主导,借鉴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的经验,通过开展专项调查,根据老年人的分布状况,进行健康养老的网格规划。在城市,老旧小区可以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来规划网格,新建社区可以要求开发商在建设时配齐相应配套设施;在农村,则以乡镇为网格有效整合健康养老服务资源。
对于不少需要帮子女照顾孩子的老人而言,“幼有所育”是“老有所养”的前提条件之一。如果孙辈没人看护,老人也无法安然“休养”。
全国妇联一项调查显示,80%左右的父母在考虑是否生育第二个孩子时,首先考虑的是公共服务因素;70%左右的父母认为,“孩子上幼儿园前是否有人帮助照料”也会影响生育意愿。
就此,省政协委员、河北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志强建议,以社区为中心,通过政府和社会企业合作,以公办民营、公建民营等形式建立综合性托育服务中心,为0-3岁婴幼儿提供非营利性保育和照料服务。政府还应组织有关部门对托育人员开展托育培训和资格认证,保障婴幼儿的健康与安全。
“此外,应尽快建立阶梯式育儿补贴制度。建议由省、市两级财政筹措资金,根据一孩、二孩、三孩等不同情况,对生育进行递增式补贴,减轻生育家庭的经济负担,最大限度提升社会整体生育意愿。”蔡志强委员表示。
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
“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围绕建设文化教育体育繁荣、精神文明的现代化河北,全面提升人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素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表述,引起代表委员的共鸣。
作为教育工作者,省政协委员、保定市河北小学校长武文革十分关注报告提出的“深入落实‘双减’政策”。
武文革委员介绍,2021年落地的“双减”政策,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也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家长的精神负担,但对学校则提出了更高要求。“双减”后,学校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减负增质”,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下足功夫,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一步,河北小学将积极探索‘减负增质’的有效途径,合理安排教师工作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学校共育之中,使家长有足够能力与学校共同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此外,学校还将开发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减负新需要,确保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武文革委员表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省人大代表、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职工祁峰,一直关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他发现,近年来我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图书馆服务水平仍然存在差距。
据《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GB/T28220-2011)规定,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数量的确定,应以所在区域服务人口数为依据,每服务人口10000人-25000人应配备1名工作人员,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占在编人员的75%以上。
祁峰代表建议,我省应加强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落实人员编制,足额配备管理人员,提高专业素质,大力引进图书馆管理专业人才,以人员队伍建设推进我省公共图书馆管理水平提高。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25年,我省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普遍达标,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差距、与京津差距进一步缩小。届时,将实现全民共享文化成果,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如何以此为契机加快体育强省建设、推动全民健身普及,也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
近年来,我省百姓对冰雪运动的热情逐年递增。全省各地冰雪赛事发展迅猛,部分地区冰雪赛事已形成品牌。然而,冰雪运动场地分布不均衡、设施不完善,以及冰雪运动师资力量匮乏等问题,仍是影响冰雪运动普及的重要因素。
有代表委员建议,应进一步推进冰雪运动往基层走,特别是往社区、乡村走,举办社区、乡村冰雪运动会等;在“健康河北 欢乐冰雪”喜迎冬奥系列活动中,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突出日常化和常态化,做到周周有活动、半月有赛事。 (河北日报记者王思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