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代表委员丨张军代表:推进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张军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我们如何在把中医药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的前提下,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背景下,进一步加强京津冀区域中医药创新发展,这是我一直关注的问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唐山市中医医院院长张军这样说道。
张军代表和很多中医药同仁一直在研究,如何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先行先试,以点带面,为全面深化中医药改革探索途径、积累经验。
“当前我国中医药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从资源保护层面来看,中药资源呈现系统性流失。”张军代表告诉记者,她在调研中发现,2024年上半年中药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出口额同比下滑,进口额反增,资源外流趋势明显;此外,在知识产权领域,我国中成药遭受国际围猎,日本“救心丹”(源自中国六神丸)年销售额超1亿美元,美韩企业抢注“人参蜂王浆”“牛黄清心丸”等专利,导致我国每年损失超50亿元知识产权收益。“野生资源的现状也不容乐观,全国常用500余种药材中20%濒临短缺,冬虫夏草等珍稀品种存量较20年前下降70%。”张军代表说。在她看来,唯有通过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构建“资源保护-产权保障-品质提升”的可持续上升路线,才能扭转当前困局。
张军代表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已有上海、浙江、江西等7省(市)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但京津冀等北方地区尚未入选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北方地区中医药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其中,资源配置不均衡,北京、天津科研医疗人才方面优势明显,河北中药材资源和产业基础较为雄厚,但中医药产业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滞后于南方省市;品牌建设不足;对整个北方地区支持引导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存在。
京津冀作为整个北方地区药材集散地,在药材质量管控和药材质量标准制定方面还没有发挥引导作用。其中,河北省作为中医药文化发祥地与产业高地,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资源禀赋及强劲的产业动能,在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占据重要地位。“安国药都自北宋延续千年,全省拥有300万亩药材种植基地,全省90%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等,这些都彰显了河北省从中医药‘资源大省’向‘标准强省’转型的实力决心和迫切性。”张军代表说。
张军代表表示,可以在京津冀区域内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充分发挥河北中医药大省作用,推进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实施中医中药协同发展工程,创新中西医协同发展模式,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河北由中医药大省迈向中医药强省,支撑整个北方地区中医药产业发展。
记者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