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让通勤之路更便捷
同心同行 奋进新征程——京津冀协同发展11周年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让通勤之路更便捷
3月11日,燕郊燕京航城小区南门,一辆印有“京津冀定制快巴”字样的大巴到达停车点。记者林峰摄
记者王超
通勤人员乘坐定制快巴从三河燕郊出发,1小时到达北京国贸;从大厂回族自治县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经厂通路潮白河大桥时间可缩短30分钟;从燕郊站开行的D6676高铁30分钟就可到达北京站……交通网络的持续织密,见证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步伐。
随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持续向纵深拓展,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不断优化,不仅重塑着地理意义上的京津冀,更为三地人生活“同城化”钩织起了高效衔接的幸福圈。
无缝衔接让出行更便捷
清晨的燕郊,晨光熹微,燕顺路意华小区门前的公交站台,已经站满了通勤北京的上班族。
5点25分,李金到达意华小区公交站台,两分钟后一辆城铁1路公交车到达。
李金是北京东城区一家文化公司职工,以前上班通勤主要是开车,自从D6676高铁开通后他就习惯每天坐高铁通勤。“这趟车燕郊站是始发站,30分钟就能到北京站,非常方便。”李金说,特别是家门口这趟城铁1路,可直接到高铁站广场,可谓是无缝衔接。
李金告诉记者,这趟公交5点50分左右到燕郊站,高铁D6676是6点13分发车,时间比较充裕,到北京后再换乘地铁2号线就能到达公司楼下,全程都比较顺畅。
据了解,为提高通勤效率,三河市交通运输局与这趟列车同步开通了3条线路6个班次的公交,满足燕郊区域内客流密集站点与京唐城际铁路燕郊站的无缝衔接。
自今年1月5日全国铁路调图后,新增了多条环京通勤高铁,极大地提升了环京地区的交通效率。目前,环京通勤列车覆盖县级以上行政区共23个,包括天津市,河北省全部地级市,以及涿州、高碑店、平泉、蓟州、固安、下花园、曹妃甸、滨海、燕郊9个环京主要县级市及部分区镇,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通勤需求。
定制快巴让跨省通勤更高效
与铁路定时定点乘车相比,停靠灵活的定制快巴,以“点对点、门对门”,准时准点的定制客运服务,受到大批跨省通勤族的青睐。
7时50分,在燕郊燕京航城小区南门,一辆印有“京津冀定制快巴”字样的大巴,准时到达停车点。乘客周明哲拿着准备好的身份证,像刷公交卡一样,将卡片贴近感应区,抬脸对准摄像头,一两秒钟便完成了检票。
家住燕郊的周明哲,在北京国贸上班,日常通勤主要是公共交通和跟同事拼车,偶尔开车。但是这几种通勤方式对周明哲来说都不轻松。自驾过检查站太耗时,拼车安全性没保障,公交车高峰期拥挤。“现在网上订票,门口坐车,公司楼下就是下车点,比以前方便多了。”周明哲说。
司机郑师傅告诉记者,他们的上车点和停靠站点都是根据乘客的需求设定的,而且与公交车相比,定制快巴实行远端安检,过检查站时可以走公交专用道,比自驾车能节省半个小时以上。
据了解,自2022年7月北三县至北京的通勤定制快巴开通运营,燕郊、大厂和香河至北京的平均通勤时间,由原来的85分钟、100分钟、140分钟缩短至目前的54分钟、75分钟、80分钟,通勤效率大幅提高。目前,我省初步形成由雄安新区、固安、涿州等8个重点区域34条往返北京线路组成的京冀通勤定制快巴网络。
道路延伸让出行更顺畅
宽阔的潮白河上,形似“舵轮”的厂通路潮白河大桥上往来车辆络绎不绝。
厂通路潮白河大桥,一头连着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地通州,一头连着大厂回族自治县。“以前从大厂城区出发,还未到达潮白河东岸河堤就成了断头路。隔潮白河望通州,是当地百姓和过路司机心中的痛。”家住大厂县祁各庄镇的通州通勤人员赵先生说,现在开车从家到公司导航显示只要35分钟,比之前要快15分钟。
家住大厂紫薇园小区,在北京副中心工作的职工杨欣然告诉记者,以前上班只能绕道蒋谭路经桥面很窄的友谊大桥进京,每天开车大概需要一个多小时,现在出了小区就是厂通路,40分钟左右就能到公司。“现在我每天早晨可以多睡会儿,晚上还能早点回家陪孩子。”杨欣然高兴地说。
随着京津冀衔接干线公路网的持续加密,公路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河北联通京津干线公路达到54条、80个接口,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便捷出行带来的幸福,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道路通,百业兴。从基础设施“硬联通”到交通服务“软联通”,一条条通勤线、便民线相继打通,互联互通的“交通圈”愈发畅通。未来,三地将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品质和效能,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持续向纵深拓展,努力构建三地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基础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