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协作绘就共同富裕“同心圆”
同心同行 奋进新征程——京津冀协同发展11周年
劳务协作绘就共同富裕“同心圆”
记者李华 通讯员宋蕾放
春节刚过,来自石家庄技师学院周边农村的近50位妇女到该院参加免费的育婴师培训。这标志着石家庄京津冀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正式启动。与此同时,雄安新区、邢台、邯郸、保定……全省各地的培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而这只是京津冀劳务协作的缩影。十一年来,京津冀深化对接合作,其中,劳务协作范围扩大到京津冀鲁苏五省市,联合打响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区域劳务品牌,促进了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充分就业。
河北务工人员圆梦京津
“来,咱们翻个身、扣扣背啊。”在北京市西城区一家养老院里,刘立红一边麻利地帮老人扣背,一边对记者说:“我现在每月有近万元的收入,你能想到我曾经是一名失业人员吗?”
刘立红曾经是沙河市褡裢街道办的一名失业人员,在了解到当地人社部门打造的“沙河惠家大嫂”劳务品牌及相关培训项目后,抱着重新就业的希望,她报名参加了育婴师的培训,并在培训考核合格后顺利就业,尝到技能提升对就业带来的便利。2023年她再次参加了“沙河惠家大嫂”养老护理专业培训,并顺利完成培训考核,获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证书,后来又通过“沙河惠家大嫂”人才输出通道,到北京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李雪也是人社部门培训活动的受益者,即将圆梦北京。
“为宝宝冲奶需要几个步骤?”“试水温、放奶粉、排气……”2月24日,在临城县京津冀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班上,老师正在给40余名年龄不一的女性学员讲授母婴护理知识,45岁的李雪是学员之一。“月嫂、养老护理员等不但好就业而且都是高薪岗位,我打算好好学,将来去北京工作。”李雪说,在她看来,培训通过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5天的培训,她就掌握了科学育儿、产后护理等技能要点。最令她兴奋的是,在县人社局的安排下,考核通过后,她已经和北京某家政公司签订了合同,即将到北京上岗。
点对点精准对接京津就业
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今年春节过后,我省各地市先后开展了京津冀务工人员职业技能专项培训活动。各地纷纷抓住春节后务工人员集中返岗返工有利时机,以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6类人员为培训对象,有的地市还在培训前精准对接了京津家政企业,保证学员培训通过考核后,不仅颁发职业等级证书,并且全部推荐就业岗位,直接输送到京津地区,实现跨城就业。
培训的成果非常显著。春节后,省人社厅在全省组织开展京津冀务工人员职业技能专项培训,聚焦京津劳务市场养老护理员、保育师、家政服务员等岗位技能需求,培训采取“岗位+技能+评价+就业”模式。截至2月底,全省各地已累计开展了130余个培训班次,共计3200余人参加培训。
胡凯鑫就是培训的受益人之一。他通过参加邢台市南和区人社局组织的免费钳工技能培训班,掌握了一技之长,后来又通过南和区人社局与京、津企业劳务对接,于今年2月成功到北京北汽汽车配件厂工作。
京津冀劳务协同为就业助力
培训是手段,就业才是目的。
不久前,京津冀人社部门携手举办的“2025年京津冀人社协同活动月”在石家庄市启动,启动当天,4辆“京津冀协作·就业直通车”从石家庄市解放广场发车,200多名河北的务工人员搭乘这批“点对点”专车前往京津返岗复工。劳务协作的纽带,将三地就业市场绑在一起,努力实现就业有渠道、用工能满足。
近年来,我省建立京津冀劳务协作、岗位信息共享、家政品牌共育、劳动纠纷共处4项机制,省市县成立工作专班,开展常态化用工对接。近两年来,开展康养类相关培训13万人次,在52所技工院校开设康养相关专业。目前,我省面向京津大市场,已培树特色劳务品牌257个,累计带动就业1000万人次。“河北福嫂”“张北司炉工”“宁晋家政工”等这些有着良好口碑的劳务品牌在京津深受欢迎,已成为我省劳动者就业增收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