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奔跑的“小哥”歇脚更暖心!河北为新就业群体打造六大友好场景
我省为新就业群体打造六大友好场景
让奔跑的“小哥”歇脚更暖心
“健身器材掉了螺丝钉,有安全隐患”“电梯里灯坏了”……5月12日,美团骑手赵磊拿起手机,向记者展示这两天发现的线索。
前不久,衡水市河西街道广场社区聘任外卖小哥兼职社区网格员,请他们在社区微信治理群里,报送市容环境、公共安全、治安隐患等线索,并给予积分奖励。赵磊应聘“上岗”,成为社区网格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我们天天在路上,多看看就能发现问题。”赵磊说,他报上的问题,几小时就有回复,几天就能解决。社区还会通过积分兑换礼品等方式回馈他们,这些实实在在的回报,让他越干越起劲。
新就业群体是城市运行的重要保障者,也是参与城市治理的新兴力量。去年以来,河北持续打造新就业群体多元友好场景,加强对他们的关心关爱,引领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为他们打开更多友好大门。
“友好”体现在哪里?
记者在多地走访发现,街角的“暖新驿站”里,有温馨的标语、暖心的墙绘,还有饮水机、微波炉等设施,给骑手提供便利;小区门口的醒目位置,张贴“骑手友好路线图”,方便骑手找点配送。此外,不少商家还挂了“暖新商户”“暖新药房”的牌子。
“新就业群体在哪里,阵地就建在哪里。”省委社会工作部四处处长郭文东说,社区食堂、沿街旺铺可以为“小哥”们吃饭打折,商业广场为他们定期开展爱心义诊、免费理发等服务,“歇歇脚”又“暖暖心”,友好场景已延伸至社区、街区、商圈等新就业群体聚集活跃地带。
截至目前,河北已新建司机之家、暖新驿站、平安驿站等服务站点6773个,打造开发区、楼宇、商圈、市场、校园、社区等6大友好场景5281个。
为加强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各地还积极构建良性互动机制,持续征集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不断改进服务内容。
唐山组织平台企业建立恳谈协商、信息反馈制度,邀请“小哥”代表参与重要决策,在劳动安全保障、健康体检、节日福利等方面共商服务举措。石家庄针对反映集中的送餐(货)效率低问题,在171个居民小区设置道路指引图,40个小区由禁止“小哥”入内转变为可进可出,在楼宇商圈新建改建专属停车位77处,新设智能快递(外卖)柜36个。张家口建立新就业群体数据库,动态掌握从业人员信息,为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撑。
“‘小哥’们需要的不只是短暂的‘落脚点’,更是成长的‘加油站’。”郭文东介绍,由于入职门槛不高、收入可观,外卖、网约车等行业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加入,但随着工作年限增长,他们提高自身技能、拓展职业发展空间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在秦皇岛,“卡友之家”已升级为提供车辆年审、从业资格培训等一站式专属服务区;在雄安新区安新县,依托暖新驿站,新就业群体可以获得电商营销、面点烹饪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
“小哥”们在城市里奋力奔跑时,逐渐成为基层治理“合伙人”,充分发挥职业优势,填补社区治理盲点。
今年4月,邢台市任泽区选拔培训130名外卖小哥引入流动网格员体系,他们随手拍下消防通道堵塞、公共设施损坏等问题照片,通过专用App实时上传至任泽区综治平台,平台接报后分类派发至责任部门。截至目前,已发现并解决各类问题80多个。
“参与基层治理让新就业群体更好地融入城市,给他们带来荣誉感和归属感。”郭文东说,省委社会工作部将继续通过党建引领,打造多元友好场景,推动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建设,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河北日报记者 王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