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铁上“绣花”的焊匠
——记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河北建工集团河北省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刘晓辉
刘晓辉对焊缝外观尺寸进行检查
人物名片
刘晓辉,高级技师,河北建工集团河北省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焊接培训中心指导老师。参加工作30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焊接一线,埋头苦干,坚持以“干一行,爱一行”的执着,成就“焊一行,精一行”的精彩。凭借高超的技能水平,开展多项技术攻关,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与发明专利1项,主持的《薄板风管自动焊接技术研究》成果获河北省住建厅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先后获得河北建工集团第一届十佳青年岗位能手,河北建工集团第四届优秀青年、河北省国资委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第一届石家庄工匠、河北省直焊工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河北省职工技能(二类焊工)大赛第一名、河北省技术能手等荣誉。2024年被评为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
人物速写
近日,在河北省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焊接培训中心初见刘晓辉时,他头戴焊帽,手握焊枪正向学员手把手教授焊接技法。面对学员,说起工作和焊接的事儿,刘晓辉就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但是面对采访,他却不善言辞,甚至看起来有些腼腆。
“焊接工作其实比较辛苦,但每每看到一件件焊接完成的产品时,我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他微笑着说。
说话间,刘晓辉摆好眼前的两块焊接试件,一手托起面罩,一手拿住焊枪,在绚丽的弧光下,神情专注地开始在钢铁上“绣花”。凭借一双巧手,刘晓辉像缝衣服一样,把两块钢铁焊接得浑然天成。刘晓辉在这不断闪烁的弧光中完成了从“工”到“匠”的蜕变。
立志成为像老师一样的焊工
爱岗敬业这个词用在刘晓辉的身上可谓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河北省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熟悉刘晓辉的人都知道,他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源于他对岗位工作的热爱和他对焊接技术近乎“偏执”的不懈追求。
在刘晓辉的办公桌上,笔筒、手机支架、书架等全部都是他自己焊接出来的,非常精致。“我的目标是将每一件焊接作品都当成一件艺术品来对待。”刘晓辉说,这是自己在上学时,母亲用“360行,行行出状元”鼓励自己的结果。
已到知天命之年的刘晓辉,从17岁进入定州烹饪技工学校(现在的定州技师学院)开始,就选定了焊工专业,这一干就是30多年。
刘晓辉说,他觉得自己和焊接颇有缘分。小时候,有一次经过路边的农机维修站时,他看到焊工师傅在焊接时,焊条与金属碰撞迸发出的耀眼弧光,像焰火一样灿烂。尤其是夜间那明亮的弧光犹如闪电。从此,这幅美丽的图画便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初中毕业后,他考入技工学校。“当时学校开有烹饪、财会和焊接三个专业。”刘晓辉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焊接专业。
刘晓辉介绍,开始以文化课为主,每周仅有一次焊接实习课。实习授课老师是一名拥有八级焊工证的老师傅,焊接技艺精湛。像基础的引弧焊是指哪打哪儿,而自己则老是粘焊条。
为了尽快掌握焊接技术,刘晓辉除了研究焊接理论,还经常偷偷不戴焊帽去观察老师的焊接手法。因长时间盯着焊接位置,刘晓辉的眼睛被焊接弧光中的紫外线打伤,剧烈的疼痛、流泪、红肿等不适并没有打消刘晓辉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当时有一种念想就是要成为一名像老师一样技术高超的焊接工人。”刘晓辉说。
从那以后,刘晓辉更加勤学苦练,抓住每一次宝贵的实习课机会。甚至为了练习焊接技术,经常捡焊条头或者用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生活费自己买焊条练习。
凭着多看、多听、多学、多问、多想,几个月后刘晓辉终于掌握了引弧焊技术。那时,无论是文化课还是焊接技术,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凭着在校时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1993年,刘晓辉被分配到河北省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压力容器车间工作。
刘晓辉调整焊接各项参数
在勤学苦练中提升技能
从专门的技工学校到专业的生产车间,刘晓辉被车间内一台台高大的储罐、塔器所震撼。再看到焊接师傅们娴熟地操作着手中的焊枪,瞬间让他有了跃跃欲试的冲动。
刘晓辉说,由于车间焊接的产品都是特种设备,每条焊缝都要经过严格的X射线无损检测。为了保证产品的合格,焊工只有考取特种设备焊接作业证后,才有资格上岗操作。
经过三个月的岗前培训,刘晓辉顺利拿到了特种设备焊接作业证。
“当时非常兴奋。”刘晓辉说。
当刘晓辉信心满满地向师傅展示自己焊接的第一件作品时,却遭遇了“迎头一棒”。原来,刘晓辉焊接的产品虽然焊缝美观漂亮,但是在探伤检测时,却因焊缝内部有超标缺陷被判定为质量不合格,要求返工。
在师傅的帮助下,对照探伤底片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时,刘晓辉才发现,自己在操作时由于焊条角度不垂直于焊缝,形成焊道一侧加热融化不充分,造成夹渣缺陷超标。
经过这次的返工后,不仅让刘晓辉真正意识到自己在实际操作中的差距,也让他认识到手握焊枪的责任。
“我的性格是越挫越勇,尤其是在面对失败和挑战时,可有效激励自己向着高水平的焊接技艺勇往直前。”刘晓辉坚定地说。
从此,刘晓辉几乎把自己“焊”在车间里苦练技术。除了练习焊接动作,金属材料的熔点、化学性质,选择的焊接方式和工艺组合等都是他重要的学习内容。
刘晓辉说,如铝质设备的焊接,由于铝材的特殊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铝材熔点低高温下与氧亲和力极强,高熔点氧化膜覆盖熔池,易形成气孔、夹杂。尤其是薄板焊接,由于高温强度低,温度不易控制,焊缝易造成烧穿和下塌现象,膨胀系数大,约为钢的3倍左右,在焊接过程中易产生较大热应力。
于是在焊接薄板时刘晓辉率先采用衬垫一次双面成型,解决了易烧穿、下塌现象。厚板焊接则采用熔化极氩弧焊,选用较大的焊接电流,配合较快的焊接速度,较大的V型坡口和较小的焊接厚度,以使有害气体在熔池冷却前析出,避免气孔的产生。在焊接操作中,也会根据材料特性优化焊接工艺参数,合理选择焊接顺序,保证产品焊接质量。
一分辛苦,一分收获。刘晓辉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渐从最初只会手工焊条电弧焊,成长为掌握了钨极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埋弧焊等多种焊接技术,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凭借全面的技术和过硬的水平,他成为公司为数不多的“全能型”电焊人才,并多次代表公司参加全国和省市焊工职业技能大赛,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刘晓辉更换导电嘴
用创新+巧干攻克技术难题
有了过硬的焊接本领,能胜任各种焊接工作,在一般人看来已是难得,但刘晓辉觉得这还远远不够。他认为,一个优秀的电焊工不仅需要过硬的焊接本领,更需要创新的思维和手段,善于通过创新来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
2014年,刘晓辉所在的公司承接了大连地铁项目中的通风空调风管焊接工程。施工中,他遇到了行业性难题——薄板风管焊接。“当时碳钢风管工程量约占风管工程量的30%,而风管所用的钢板厚度仅为2mm,属于薄板焊接。”刘晓辉说,如果采用常规的手工半自动气保焊,焊接速度慢,焊缝热输入较大,很容易造成风管受热变形大,影响焊接质量。
经过试验刘晓辉发现,焊接速度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关键。但是传统手工半自动焊接根本无法达到质量要求。
“如何提升焊接速度,既避免薄板变形,又能保障焊接质量?”这些成了刘晓辉的“心病”。那段时间,不管是工作,还是吃饭,刘晓辉满脑子都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能不能按照埋弧焊的工作原理,设计一台带着焊枪自动行走的小车,提升焊接速度及焊接过程的稳定性?”刘晓辉想出的新点子让问题一下子有了解决办法。
按照设计思路,刘晓辉经过不断实践,成功把焊枪和自动行走小车有机结合起来,解决了薄板焊接问题。
“新的焊接工艺不仅焊缝成型美观,焊接变形小、飞溅少,而且速度快,焊材消耗少。”刘晓辉说。
同年,刘晓辉的《薄板风管自动焊接技术研究》创新成果获得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授予的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省总工会、省科技厅等部门联合组织的2014河北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优秀奖。
刘晓辉认真测量以判定该焊缝外观尺寸是否符合标准
在生产一线发现问题、为生产一线解决问题一直是刘晓辉不断创新的方向和动力。
在济南莱芜钢厂煤气管道施工项目中,由于煤气管道管径大、管壁厚,刘晓辉创新采用埋弧自动焊接工艺,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保证了焊接质量。2015年,石家庄某水厂发生管道泄漏后,他带领团队经过两天一夜的奋战,成功完成了管道焊接修复。
刘晓辉说:“用创新来巧干,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提高产品质量,更能降低成本,可谓一举多得。”
有时,刘晓辉会就一道熔透焊缝如何在保证焊缝美观和满足探伤要求的前提下,研究更优的焊接顺序;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研制各种工装……他总是不断地进行着各种尝试与创新,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刘晓辉设置自动化焊接指令
言传身教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在刘晓辉的办公室,无论是书柜,还是办公桌上都摆放着各种焊接技术方面的专业书籍。其中一摞摞笔记本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翻开其中,密密麻麻记载着他从上班到现在每天的工作内容,大到焊接工艺的优化,小到每次例会的重点。
“这些是我最大的经验财富,全是‘干货’。”刘晓辉说,它记录了在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的解决办法、心得体会以及相关领域的资料汇总。
在刘晓辉看来,攻克难关,取得荣誉并非是他工作的全部。作为“手艺人”,传承必不可少。2010年,刘晓辉凭着精湛的焊工技艺和拿手绝活,被公司安排到焊接培训中心担任焊接指导老师,发挥焊接技术传帮带的作用,为公司培养焊接技能人才。
80后职工薛红辉在公司跟着刘晓辉学习焊接技术3年,也参与了多个重大项目的攻坚,如今也已经成为企业焊接的顶梁柱。
“跟着刘师傅学技术,虽然累,但是能学到很多知识,特别是在攻下焊接难题时我们每个人都充满了成就感。”徒弟薛红辉说。
为培养新职工的应用能力,刘晓辉将自己的“绝技绝活”和参加大赛的成功经验总结出一套科学的焊接高技能人才培训方法,从焊接基础、操作手法、工艺控制、焊接经验等方面进行传授。同时,他还采用焊接一体化教学,使职工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解决现场焊接疑难问题的能力。
刘晓辉为同事讲解不锈钢焊接要领
刘晓辉清点整理焊工考试试件
“你的问题,主要还是动作跟不上。你看,焊接的三个基本动作,焊条逐渐向熔池方向送进,焊条横向摆动,沿焊接方向前进……”在焊培中心培训现场,刘晓辉一边讲,一边手把手逐个地教,让学员感受动作要领。
参加过“STT”打底焊接法培训的职工张栋说,刘师傅总能根据施工新需求,研发新工艺。新培训的这种焊接新工艺,实现了去焊条化,新材料的融敷效率高,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刘晓辉说,“STT”打底焊接法是熔化极气体保护下向焊半自动打底的一种工艺,主要用于石油、天然气等长输管线,它具有施工效率高、成本低,更安全可靠等众多优点。去年他在唐山的中科富峰合成氨项目中手把手教授了两名高技能焊工,应用在实际生产中,工作效率比原来传统的氩弧焊打底提高2至3倍。
器物有形,匠心无界。在刘晓辉的言传身教影响下,一批又一批徒弟因业务能力强脱颖而出。截至目前,刘晓辉已培训职工上千人次,许多职工已经成为各施工项目的中坚力量。
如今,刘晓辉每天行走在焊花飞溅的实训车间,他非常开心:“我就是想把我掌握的技能和技术更好地传承下去,培养更多的技能型、技术型焊接大拿,把工匠精神更多更广的传递下去。”
文/记者王超 图/记者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