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人生“奋进”密码的创新达人
——记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华电石家庄热电有限公司运行部高级工程师梁静
梁静指导职工使用VR系统
人物名片
梁静,河北华电石家庄热电有限公司运行部高级工程师,坚守一线岗位23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创新奋进,用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电力人的职责使命。先后荣获石家庄市金牌工人、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人物速写
45岁的梁静看起来文文弱弱,一身工装,时常忙碌在生产一线,她眼神专注而坚定,仿佛现场嘈杂的环境对她没有丝毫影响,无论是检查电路还是调试设备,她的动作都干脆利落,游刃有余。每当遇到技术难题,梁静总是微微皱眉,低头沉思片刻,随后便能迅速找到解决方案……
尽管工作繁忙,梁静依然保持着一种从容的气质,说起话来轻声细语,却总能让人感受到她内心的坚韧与力量。梁静是车间里出类拔萃的女性技术骨干,用她的专业和耐心不断探索创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她就像车间里一盏明亮的灯,默默照亮着每一个角落,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巾帼不让须眉”,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让更多人相信,平凡岗位上也能绽放出不平凡的光彩。
梁静与创新工作室成员讨论创新课题
初心如磐
工作激情在岗位一线“点燃”
“毕业了,青春在无形中离去,每个人即将翻开人生的另一页。”2002年,梁静从华北电力大学测控专业毕业,因成绩优异,顺利应聘成为河北华电石家庄热电有限公司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开启了自己全新的职业生涯。
一上班,梁静的岗位是热工车间自动班的检修工,当时,企业还有一至六期的老旧设备,自动化水平较低,望着这些“笨”设备,梁静立刻觉得自己大学期间学习的知识一时间无用武之地。
车间的老师傅看着眼前瘦瘦小小、白白净净,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小姑娘不由自主地犯愁,不知道让她如何尽快上手工作。于是,交给梁静一个最简单的工作“点火油”,即在锅炉点火过程中和负荷变化时提供辅助燃料的装置。看似简单的工作,梁静第一次干,没想到动作要领不到位,火还没点燃,却被油枪里喷出来的油溅了一脸,衣服也脏了。这边忙完,她又跟着师傅到燃料设备车间,检修一圈下来,鞋里全是煤灰,摘下口罩脸上依然有挡不住的黑粉尘印……这些遭遇,让刚参加工作意气风发的梁静备受打击,心情低落,可是看到车间里三分之一的女同事干工作游刃有余时,一向不服输的她决定向姐姐们“取取经”,姐姐们笑着告诉梁静:“检修工作没有捷径,所有的工作就是一个熟练工。”
于是,梁静就认真地跟着师傅学,跟着师傅一起干,做到学中干,干中学,3个月后,一些简单的消缺工作她已经能够完全胜任了,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
正在梁静干劲儿十足时,企业八期设备上马,自动化控制程度高了,因操作控制系统是纯英文,需要抽调部分人员参与调试,当得知自己就是其中一员时,梁静非常激动,暗下决心:终于学有所用啦,一定要做得更好!
到了新岗位,梁静领到的任务是画八期设备新图纸。最难的问题是,原图纸上的标注和现场实物有差别,她需要跑遍厂区每一个地方进行逐一核对,确保无误。
对于新设备上的英文,专业性很强,还掺有英文缩写,为了摸清楚设备“底细”,梁静将这些生僻单词和英文缩写都记在本上,每天下班回到家一一查证,再认真记背,一点一滴地将设备原理学明白。
每天,梁静除了跑现场,就是坐在办公桌前,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她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调整着管道的走向和阀门的安装位置,确保每一处细节都符合技术要求。图纸上的线条粗细分明,颜色区分清晰,设备符号标注得一丝不苟,完全沉浸在图纸的绘制中。梁静心里明白,她落下的每一笔都关乎整个热电厂的运行安全。时间悄然流逝,两个月后,直到最后一处细节完美呈现,她才长舒一口气,满意地保存了图纸。
“画完图纸,感觉将每一个设备都装进了心里,让我的理论知识更清晰了,对电厂有了全新的认识。”梁静感慨地说,自此以后,八期设备一旦有缺陷,梁静根据自己对设备的了解,都能指明排查方向,帮助很快解决问题,给同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她竖起大拇指:“这个姑娘真行!”
梁静查看环保设备运行情况
潜心钻研
深耕技术沃土初绽“创新花”
懂设备更要“玩转”设备,梁静想让它们更听话,于是,开始发力研究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态逻辑编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些日子,梁静处于痴迷的状态,她不分昼夜地学习和实操,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功能块、连线图和参数设置窗口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张精密的神经网络。遇到不确定的地方,她会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并标注出需要进一步确认的参数,眼神中透露出对技术的执着与热爱,仿佛每一次逻辑的调整都是一次与机器的对话。
即便很用功,也有碰壁的时候,一次,梁静在修改逻辑时,只对DPU(Data Processing Unit数据处理器)指令进行了修改,可是机器运转起来后,指令输出故障,发不出去,领导非常着急,让梁静和同事们迅速进行排查,最后找到症结所在,由于经验不足,指令放错了位置,于是,大家开动脑筋找到了临时替代方法,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转不叫停。这件事让梁静明白,弥补不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加倍努力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梁静从一开始两三天才能修改完一页逻辑,到后来一百多页的逻辑修改,一周之内准确无误完成,为电厂安全运行提供坚实保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1年,机组大修,领导派梁静进行给煤机检修校验的工作,到达现场,她才意识到,这个工作不容易,因为给煤机上的链码共有10个,每一个都很重,10个滚动的重物固定到传送皮带中间位置进行校验。梁静自己搬不动链码,就请同事帮忙,可是一个个滚动的链码放上皮带总跑偏,大家就用钩子勾住两头固定着勉强进行了校验,16台给煤机,每个机子上10个链码,搬上搬下,大家累得满头大汗,一天才校验了两台机子,最后,加班加点才赶着检修进度顺利完成任务。
“给煤机校验工作太难了,能不能将设备进行改进,提高检修效率呢?”梁静有了这个想法后,就守着给煤机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在给煤机上设计两个专门挂链码的钩子,将原有链码重量平均分配到给煤机传送皮带两侧,这样重量不变,还避免链码滚动不受控,数据有了保证。于是,她将钩子设计好后,联系厂家进行生产,刚开始钩子因为承重大,很快就折断了,用不住,就与厂家沟通再设计生产,经过一次次反复试验,挂码终于成功,在2012年给煤机检修时,梁静创新发明的挂码修正校验方法得到了可靠验证,16台给煤机保质保量提前完成了校验工作。因为这次小发明,梁静的创新能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她也初尝了创新的“幸福果”。
梁静为新员工讲解专业知识
创新无界
从技术空白到国家专利的突破之旅
“不日新者必日退。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面对新变化、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梁静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企业的燃机设备是德国生产进口的,当德国专家来厂子进行安装调试的时候,梁静和其他技术员都想借此机会学习掌握好设备的性能,可是语言不通、高精尖设备技术难度大,同时还面临着技术保护的问题,面对种种困难,梁静和其他技术员顾不了许多,放低姿态,被赶走也不怕,主动沟通,认真“偷学”,力争将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调试过程中发现有些不适合国内要求时,请求专家进行修改,却遭到了拒绝,并警告他们:“我们的设备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如果私自进行修改,以后设备出现任何问题,德国方面不负任何责任。”
德国专家走后,针对燃机燃气泄漏报警控制系统误跳机的问题,梁静带领团队日夜钻研,经过三四个月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创新性地研制出了西门子燃机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保护投退装置以及探测器校验方法,并一举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
2019年1月,燃机正式投产后,梁静在工作中发现,余炉汽包水位测量偏差较大,不利于运行人员对水位的精确控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于是,她不辞辛劳地带领团队展开攻关,夜以继日地工作,不断尝试和探索,攻坚克难,只为了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并获得成功。梁静用才华和实力让同事信服,以卓越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认可。
2020年以来,梁静带领团队紧随石热公司绿色转型步伐,全力以赴助推河北省首台重型燃机投产。突破技术壁垒,维护机组稳定运行,解决多项“卡脖子”难题;聚焦节能降耗,创新操作调整,实现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燃机投产至今完成攻关课题63项,成果转化4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个,创造经济效益1429万元。
梁静与同事检查设备改进后的运行状态
匠心传承
从“传帮带”到培养技术能手的育人之路
作为一名技术带头人,梁静不仅技术过硬,还不忘“传帮带”。她深知,自己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如同璀璨的宝石,通过传帮带的过程,传递到徒弟手中,可以让他们少走弯路,快速成长。
2012年,“梁静创新工作室”由企业工会挂牌成立,拥有成员28人,是一支集学习、工作、改进、自主创新于一体的、具有娴熟岗位技能、过硬自主创新能力的团队。团队成立后紧紧围绕企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从生产实际出发,用创新引领人才发展,用创效服务企业发展,以管理“规范化”、成果“项目化”、运作“长效化”为核心,解决了大量生产难题,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中国华电集团“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万爽是梁静的徒弟,刚开始学习技术时,总是摸不着头绪,十分苦恼。这时候,梁静就耐心地示范,一边操作,一边耐心地给她讲解。万爽努力地记住梁静说的每一个步骤和要点,做到烂熟于心。在看到聪明的万爽一点就通后,梁静开始找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她试着来解决,给她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让她在一次次的尝试中积累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万爽的技术日益精湛,逐渐能够独当一面,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2023年11月,此时的梁静已经从一名检修工成长为运行部主任,她将企业“燃机仿真培训中心”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利用培训中心“VR”三维模拟系统即河北省首家“VR”全实景燃机电厂系统提升职工技能水平,培训人员戴上“VR”可以模拟进入生产现场全过程操作,增加了生产人员实地操作设备的真实体验感和实战效果。“尽管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但是我相信,通过我们集体的智慧力量,定会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梁静说。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这是梁静作为一名技术人员的使命和担当,她通过实践教学、授课、培训等方式,将自己的所学以及创新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同时,在创新实践中大力推进分层次、分类型、针对性强的岗位练兵,真正将创新工作室建设成为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她的创新工作室培养出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1人、石家庄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石家庄市技术状元1人、技术标兵2人、技术能手2人、河北分公司创新创效能手4人。
“坚守初心”秉持“我想做得更好”的信念,梁静用行动书写着新时代电力人的责任与担当。回首23年的职业生涯,梁静发现,它更像一首悠长的诗篇,串联起无数个日夜的奋斗与追求;它像一幅绚烂的画卷,铺展着梦想的色彩与创造的激情;它像一曲激昂的交响乐,奏响着挑战的号角与成功的赞歌。
“用汗水浇灌梦想,用智慧点亮未来,用勇气面对挑战,用信念再铸辉煌。”梁静再次踏上新征程。
文/记者杨艳 通讯员曹艳
图/记者郑荣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