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之歌丨张赫:“望闻听感”诊百车“传帮带教”点星火
人物名片
张赫,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长安)汽车调试工,特级技师、高级工程师。他扎根生产一线,解决技术难题40余项,累计创效超千万元,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河北大工匠等荣誉。2025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在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对‘劳动最光荣’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4月28日,刚参加完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张赫,难掩激动,“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并不属于我个人,而是一群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从技校生成长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特级技师,张赫用二十余载的光阴在汽车领域书写出熠熠生辉的工匠传奇。
1995年,在技校学习汽车维修的张赫为备战一场市级汽修赛苦练一年,双手磨出血泡仍咬牙坚持。虽然比赛因故取消,但这段经历点燃了他对汽修的热爱。技校毕业后,他辗转多家车企,2005年入职河北长安,成为汽车生产线上的一名“新兵”。
彼时的他以为这份工作技术含量不高,但一次近光灯故障处理却让他倍感挫败——他折腾了两个小时没能解决,而老师傅从排查到修好,只用了不到5分钟。“课本知识只是敲门砖,实战才是真功夫。”为补足短板,他在工作之余请教老师傅,还自学各种汽车电器维修教材,逐渐成为车间“救火队员”。“找张赫想想办法”成了工友们的口头禅。
2012年,新长安之星车型试产遭遇中门调整瓶颈。面对无经验可循的困境,张赫迎难而上,连续两个月扎在生产线旁,调整了上千台车,摸索出“先调平、再调正、最后调间隙”的18步操作法,被命名为“张赫调整法”。该操作法一经推广,成效显著,操作人员减半,一次交验合格率提升近80%。常年与汽车故障“过招”,他还自创“望、闻、听、感”诊断绝活。凭借这一绝招,他成功排查各类质量问题42项,为公司减少质量损失1200万元。“汽车医生”的名号也越叫越响。
2016年,“张赫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在这片创新天地里,张赫带领工作室成员解决技术难题30余项,其中8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团队和集体的力量远比‘单打独斗’要强大得多。”张赫感叹道。
为培养锻造更多人才,他打造“新手变熟手、熟手变能手、能手变高手”培训模式,累计培训员工300多人次,带出的4名徒弟在河北省新能源汽车维修大赛中荣获二等奖。让张赫尤感自豪的是,在今年4月28日闭幕的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上,工作室技能学徒王明在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赛项中取得第5名的好成绩。
匠心的火种,从车间燃向更远的地方。在阜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梦翔汽车培训基地,张赫曾连续两周手把手指导37名汽修学徒进行整车拆装实训;作为河北省劳模工匠宣讲队成员,自2023年以来,他参加了20多场劳模工匠宣讲活动,用自己的奋斗故事点燃更多职工的创新热情。
岁月在张赫的鬓角染上霜色,却从未磨灭他眼中对技术创新的执着光芒。如今,48岁的张赫仍坚守在生产一线,步履匆匆却沉稳有力。他正带领工作室成员为物流车飞翼门智能化改造、出口车散件电气功能工装2项发明专利的申报日夜钻研,同时为20余名备战今年公司级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大赛的参赛选手定制培训方案。
“中国制造要走向中国创造,需要千千万万执着专注的工匠。而我能做的就是坚守一线,不断突破技术难关,培养更多技术人才。”张赫话语中充满使命感。在他的身上,凝结着生产线上的匠心,也诠释着一线产业工人助力中国制造迈向卓越的坚定信念。在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战场,“工匠传奇”正不断续写新篇。
文/记者张青 图片由高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