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之歌丨鲍守坤:坚守誓言与初心书写非凡人生
鲍守坤在检修机车
人物名片
鲍守坤,承德钒钛物流公司检修作业区党支部副书记。1992年12月,鲍守坤从部队复员,后来成为原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输部(现承德钒钛物流公司)的一名蒸汽机车司炉工。他从事列检工作16年,始终以工匠精神践行“在岗一分钟,敬业60秒”的誓言,经他检修的16万多辆铁路货车,安全运行率达到100%。2018年1月,他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还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全国无偿献血终身荣誉奖获得者。2025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25年1月的一天深夜,气温低到零下二十多摄氏度,正在值班的鲍守坤接到调度电话:运往滦河发电厂的30多辆运煤列车解体卸车后,因车钩故障影响列车重新集结,不能按照预定计划回送铁路。他迅速带着工具包与列检员徒步奔向2公里外的现场。到达现场后,鲍守坤趴在结满冰霜的车钩旁,用手电筒仔细检查每个部件。“是钩舌推铁变形!”他屏住呼吸,精准控制着液压钳的力度,和同事配合着完成了钩车销和推铁的更换。当车钩终于发出清脆的锁闭声,他们的睫毛和安全帽檐,已经挂满了晶莹的冰霜。在列检岗位16年,像这样的紧急检修,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
军装换工装:不变的是责任与担当
1993年2月,鲍守坤成为原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输部(现承德钒钛物流公司)的一名蒸汽机车司炉工。一天下来,他要用蒸汽机车司炉工专用的大铁锹往锅炉里投送近6吨煤。冬天烤得前胸发烫,后背却被寒风灌得冰凉;夏天整个人泡在汗水中,煤粉钻进衣领,皮肤被磨得生疼。鲍守坤没有被苦、脏、累的高强度工作难倒,反而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苦练操作技术,硬是让自己负责的机车运行效率在公司遥遥领先。
1994年底,因工作表现出色,单位把他调任到管理岗。在机关管理岗工作了7年后,他却把机会让给了同事,自己主动请缨到列检班一线工作。为了尽快掌握车辆检修技术,他将“高效、精心、细致、全面”八个字牢牢记在心里。白天,跟着师傅在一辆辆铁路货车间穿梭,虚心请教;晚上,抱着专业书籍,啃读理论知识,很快从“门外汉”成长为列检岗位上的行家里手。铁轨上淡淡的锈迹、车轴间轻微异响,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经他检查出来的重车枕簧折断、车辆制动不缓解、车钩不落锁、钩舌推铁变形等影响行车安全的隐患,足足有200多项。
改革与创新:传承工匠精神
每次检车,他都全神贯注,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正是这份认真与执着,80余个可能影响行车安全的隐患被及时发现并排除。16年间,经他检修的16万多辆铁路货车,安全运行率达到100%。
当时,承德钒钛火车列检员执行检车标准化作业流程沿用的是国有铁路通用的“23步检车法”。然而,伴随着技术进步和铁路车辆制造技术升级换代,鲍守坤发现,这个工作法对于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制造升级的铁路专用货车已经不适应了。为了找到新的检车法,他白天在列车旁仔细观察;晚上翻阅国家相关标准,一点点琢磨。经过无数次的实践、调整、再实践,鲍守坤终于把原来的“23步检车法”优化为“15步检车法”。在保障列车安全稳定的同时,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还有效减少了列车延时占用,降低了物流成本。
企业到社会:让初心在奉献中闪耀光芒
30余年持之以恒热心公益是鲍守坤另一种执着与坚持。鲍守坤回忆:“1990年我第一次献血,当时在部队里接到紧急任务,血库告急。后来得知我捐献的血液救了伤员的命,我可高兴了。”此后的30多年,鲍守坤个人献血总量达到了32万余毫升,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440多个治疗量。他还组建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鲍守坤爱心团队”,志愿者总数已经达到5000多人。
熟悉鲍守坤的人都知道,他不抽烟、不喝酒,一双皮鞋穿了六七年,常常白水泡馒头就是一顿饭。但“会过日子”的鲍守坤,却有一颗博爱的心,资助贫困生、救助留守失学儿童、关注孤寡老人等公益活动都有他的身影。
初心如磐,从奉献岗位到奉献社会,鲍守坤30余年坚守誓言和初心,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记者宋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