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上新、社教活动、公益鉴定、讲座答题…… 多元方式解锁博物馆新体验
展览上新、社教活动、公益鉴定、讲座答题……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我省多地博物院围绕“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这一主题,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公众走进博物馆,共同感受文化的魅力和教育的力量。
“我们有13个展览和38个数字展览向观众免费开放,包括‘战国中山’‘满城汉墓’‘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特展’和‘香聚香识——古人的香生活’等,其中‘香聚香识’展览今天开展,展出的香具非常精美,有些文物是新发掘出土、从未展出过的,非常值得一看。”河北博物院副院长王然向记者介绍。
原创展览“香聚香识——古人的‘香’生活”正式开展。记者刘艳惠摄。
数字展览赢得了很多小朋友的关注。记者刘艳惠摄。
家长通过数字展览给孩子讲解
河北博物院陈列展览部副研究馆员黄晶介绍“香聚香识——古人的‘香’生活”展览特点。记者刘艳惠摄。
走进河北博物院北区二楼13、14号展厅,原创展览“香聚香识——古人的‘香’生活”,吸引了很多市民参观,尤其是数字展览部分,赢得了很多小朋友的关注。
该展览共分三个部分,讲述了从先人燎柴祭天到丝路开通香料贸易兴起,香与香具共同发展的历史脉络;记录了宋人对香料香品工艺的精益求精,香具制作的极尽雕琢,这是宋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呈现了明清时期的香居生活。“展览精选的208件文物中,有三分之二是定级品,属于珍贵文物。这208件文物从汉代的博山炉一直到民国时期的法兰西,相距跨越了2000年,系统展示了香文化的历史。”河北博物院陈列展览部副研究馆员黄晶介绍,该展览将持续到8月18日结束。
“‘寻馨雅聚’——国际博物馆日香文化雅集”特别活动现场,观众体验“印香”过程。记者刘艳惠摄。
结合“香聚香识”和“盛世修典”展览,河北博物院还推出了“‘寻馨雅聚’——国际博物馆日香文化雅集”特别活动,从多方面探究“香文化”,感受古人品香、用香的美好生活。河北博物院社会教育部文博馆员吴丹丹告诉记者,当日的雅集不仅普及了“香文化”,也通过互动环节,让观众亲自上手体验“印香”,感受香生活。之后博物院还会推出端午、七夕这样的一些特别活动,香文化系列课程会持续整个展期。
“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定咨询活动”吸引了大批收藏爱好者前来鉴宝。记者刘艳惠摄。
同时,河北博物院还组织了“教育增广文化芬芳”国际博物馆日专场演出,以及“寻美丹青”名家课堂等社教活动。北区报告厅举办的“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定咨询活动”更是吸引了大批收藏爱好者前来鉴宝。“画里画外 品鉴经典”——走进河北博物院《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特展》主题直播活动,带领广大网友“云打卡”博物院、“沉浸式”逛特展。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中,我省各地博物馆紧扣主题,推出了内容丰富的新展览。
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石家庄主会场活动,将大家带到了灵寿县博物馆,该馆上新的《千古探秘——西木佛商周出土文物专题展》,是灵寿县依托西木佛考古发掘的文物资源举办的一个原创性展览。展览首次展出2022年西木佛商周遗址出土的精品文物141件。其中,“车马坑”是河北省发现的首座晚商时期车马坑,其发现为研究晚商时期车马舆服制度补充了资料,也为探讨晚商时期冀中南地区与王畿关系、交通往来等问题提供了依据。
石家庄市博物馆推出了《石家庄市博物馆馆藏清代扇面精品展》,展出扇面精品40余幅,全面囊括当时的绘画题材,为研究清代扇画艺术提供实物资料;正定县博物馆举办了《传承与传播—木版民间版画展》,展览分为“托物寄愿 祈吉纳祥”“寓教于乐 教化育人”“烘托气氛 装点环境”四个部分。子元徽派古建博物馆首次推出《雕梁绣户—中国古建数字博物展》,从多角度对古建筑进行数据化复原,将古建筑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更为直观地展现给公众……
石家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曹娜表示,近年来,石家庄市县博物馆数质齐升,不断取得新成绩。2023年,新增市县级备案登记博物馆17个,同比增长50%,全市博物馆数量已达72家;举办临时展览123场次,开展社教活动1624场次,参观人数达到570余万人次。
在石家庄市主会场活动现场,石家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围绕“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活动主题,为广大文博事业爱好者和青少年学生朋友现场发布了6条博物馆主题精品研学线路。
依托馆藏资源,各地博物馆还开展了知识讲座、研学体验、传统技艺互动、文化讲解大赛等活动,以多元方式为大众解锁了博物馆的新体验。(记者刘艳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