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后,如何正确申请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2024年9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通过《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并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延迟退休政策正式落地。延迟退休后,“新”法定退休年龄的认定有了全新的规则与方式,那么,劳动者申请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案情简介
申请人康某1966年9月出生,于2014年8月12日通过招聘到某公司工作,工作岗位为保安。2022年10月24日,申请人在工作期间摔倒致伤;2023年10月25日,经廊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工伤认定书;2024年2月20日,申请人由廊坊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9级伤残;2024年10月21日,申请人向被申请人邮寄离职通知书;2025年1月23日,申请人以请求被申请人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37887.48元等为由,向廊坊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仲裁委经过开庭审理,查明案情后,裁决如下: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15682.2元。
案例评析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康某所要求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怎么计算才正确?
对此,廊坊市仲裁委依据《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第三十四条职工按《条例》有关规定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人事关系时本省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22个月至4个月工资。其中:九级6个月。工伤职工终止或者解除劳动、人事关系时,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按每减少1年递减百分之二十的标准支付;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按规定标准的百分之十支付。
廊坊市仲裁委表示,在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规定为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职工50周岁。而新政策实施后,则按照渐进式的方式逐步延迟。从2025年1月1日起,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4个月延迟1个月,经过15年时间,逐步从60周岁延迟至63周岁。例如,1965年1月至4月出生的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变为60周岁零1个月;1965年5月至8月出生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0周岁零2个月,以此类推,1976年9月至12月出生的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均为63周岁。
本案中,申请人所要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是按65岁退休计算的,存在计算错误。申请人1966年9月26日出生,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后,其法定退休年龄变为60周岁零6个月,现在距法定退休还有2年。依据冀人社字【2024】114号文件规定,待遇计发基数使用2023年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78411元为基点。被申请人应支付申请人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是6534.25*6*40%=15682.2元。
仲裁提示
职工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按照职工每增加一周岁递减百分之二十的标准支付。故而在处理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是否递减以及递减比例的问题时,法定退休年龄就变得非常重要。2025年1月1日以后,在处理一次性伤残补助金递减事宜时,应当注意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规定的实施,否则会导致裁决错误。应当根据《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确定工伤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出于工作方便需要,仲裁员可以对照《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附件1.男职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附件2.原法定退休年龄五十五周岁的女职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附件3.原法定退休年龄五十周岁的女职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来确定个案中工伤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也可以通过电子社保卡小程序的法定退休年龄计算器查明工伤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记者李华 通讯员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