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冀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答卷”
他们认真调研,深入社会肌理;他们积极发声,饱含为民深情;他们履职尽责,把建议写在基层一线——
驻冀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答卷”
一年芳草绿,风来满眼春。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世界瞩目,人民期待。承载着全省人民的期待和重托,驻冀全国人大代表将再聚京华议国是,唱响河北好声音。
回首过去,在极不平凡的一年里,他们认真调研,深入社会肌理;他们积极发声,饱含为民深情;他们履职尽责,把建议写在基层一线,会交出一份怎样的履职“答卷”?
展望未来,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征程、新使命、新奋斗,他们有着怎样的思考,会带来哪些建议,又会如何豪情满怀话未来?
全国人大代表、木兰围场国有林场副场长张利民
向绿色要效益向生态要发展
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塞罕坝机械林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成为河北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喜讯传来,老塞罕坝人张利民倍感振奋:“59年来,我们几代塞罕坝人在风沙蔽日的荒原建起百万亩林海,辐射带动近4万人走上致富路。”
张利民是全国人大代表,去年10月刚从塞罕坝机械林场调任木兰围场国有林场。“这次获奖,更加说明塞罕坝几代人一直建设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更加笃定,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把塞罕坝精神传承好,续写新的绿色传奇。
时至3月,正值森林高火险期。如何管护好158.7万亩林地,是眼前张利民最关注的事情。“必须人地空严防死守,坚持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这片林。”他说起最熟悉的工作来滔滔不绝:“划分457个网格,8座望火楼24小时值守,118个点位视频监控系统,无人机对关键部位巡航。”
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向着更高目标进发的新征程已经开始。木兰林场分布在全县34个乡镇,怎么结合自身实际,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一个思路已经在张利民心里成型:等开会回去就把林场的森林资源资产摸摸底,这样才能更加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向绿色要效益、向生态要发展。
为这片绿色奋斗了20多年,“绿色发展”早已根植在张利民心中。如何从林木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变,是张利民关注的重点问题。怎么才能提高森林资源综合效益?答案是张利民一家家林场“借鉴”来的: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着力培育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果加工等高附加值产业,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全国人大代表、灵寿县车谷砣村党支部书记陈春芳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振兴
这几天,全国人大代表、灵寿县车谷砣村党支部书记陈春芳走路都带风。
为啥?乡村发展的春天来了!前两天,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发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员令。
这个好消息,让陈春芳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今后村里咋发展,早已在脑子里规划了一遍又一遍:就按一村一品、一庄一特、一沟一景这个路子来,打造车谷砣全沟域生态旅游景区。
“咋干想清楚了,可是,谁来干呢?”这让陈春芳有点小苦恼。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振兴,只有解决了农村急需的人才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才会更好地实施。”陈春芳说。
他做过调研,灵寿县近80%的农村青年选择外出务工,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劳动力外流,农村发展人才匮乏问题日益突出。村里在2012年以前,连续八年没娶过一个新媳妇,也没有出生过一个新生儿。
好人才为啥留不住呢?陈春芳挨家挨户找年轻后生聊了一个遍,这才找到症结:农村缺少发展平台,“不光得有产业,还得有发展机会”。
这几年,灵寿县在农村青年人才培养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县委组织部创设了农村青年人才服务中心,凡入选人才库的青年可得到技能培训、创业贷款等15项帮扶。
村里4名青年人才入选,如今,聂金平当选村委会主任,李希望成了党支部副书记,其他两位,一个入了党,一个成了致富带头人。
通过深入调研,陈春芳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有了更多思考:要聚焦人才的引进、使用、培养、激励等各个环节,真正实现以人才振兴促进乡村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常山北明恒盛纺织分公司教检工冯丽朝
以高质量产品推动高质量发展
“咔嚓咔嚓”,2月28日,织造车间内,400多台喷气织机齐声轰鸣。
纺天地经纬,织人间锦绣。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常山北明恒盛纺织分公司教检工冯丽朝听过最美妙的声音。
“接头抽换纱,手要快,心要细!”冯丽朝穿梭在织机间,手把手给工友们示范操作技巧。
织出一匹好布,是这名纺织女工20多年来一直不变的追求。
“好”的标准,刚上班时是练就过硬基本功。靠着勤学苦练,冯丽朝很快成为技术能手,她处理停台的速度比标准快35%以上,成功率95%以上,多次在技能大赛中名列前茅。
现在,“好”的标准变成了创新。“产品规格和设备不断更新,仅靠熟练是解决不了新问题的。”冯丽朝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和不断摸索,归纳出一套创新的操作规范。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冯丽朝说,我们纺织工人也要精益求精,靠高品质、高标准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通过高质量产品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为了更好地把工友们的心声带上两会,她一有时间就把身边的同事、车间的姐妹召集在一起,倾听他们急需解决的难题,了解他们最关心的话题。
调研中,一些工友的社保问题,引起了冯丽朝的关注。“棉纺行业大都在郊县,吸纳了大量当地农民工就业,鉴于绝大多数农民工参加了当地居民养老保险,且费用由所在地乡村负担,建议允许棉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不同社保类型人员就业。”她建议,这样不仅能减轻企业负担,还能增加职工实际收入。
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学院教授陈凤珍
完善公共卫生法治保障
这几个月,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学院教授陈凤珍一直在为疫情防控能力建设而操心。
去年,陈凤珍跟随省人大常委会“6+1”联动监督执法检查组到张家口、承德、邢台、邯郸等地,就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开展执法检查。
为了真正发现问题,这次执法检查不打招呼、直奔现场。每到一处,检查组都会认真对照相关条款,检查法律规定、法定职责是否落实到位。还通过组织五级代表座谈会、专家学者座谈会等方式,掌握更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可喜的是,经过武汉疫情,我省疾控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公共卫生管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同时,问题也逐一浮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疫人员不足、专业化水平较低;乡镇街道以及村(居)委会所辖居民较多,缺少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指导……
如何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能力建设?
“人大代表更应努力发挥好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提供智力支持,帮助更快更好解决问题。”陈凤珍说。
查阅资料、与专家学者探讨……为了能把“有分量”的建议带到北京,陈凤珍带领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代表们做了大量实地调研,为寻找解决办法四处奔忙。
法治是加强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公共卫生领域法规存在着不健全不完善等问题。”陈凤珍建议,进一步完善法治保障体系,为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郭素萍
让脱贫基础更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郭老师,终于把您盼来了!快来看看我这苹果枝剪得怎么样。”
2月25日,听说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郭素萍和富岗128科技服务队要来,冀州区东古头村果农吕润和一大早就在地头等着。
为啥非要让郭老师帮忙指导?这是因为,吕润和这几年尝到了技术甜头。经过郭素萍指导的苹果树,不光结果多,每斤还能多卖5毛钱。
“老吕啊,可不能舍不得去枝,必须得保证果树通风通光才行。”郭素萍刚一上前就发现了问题,和服务队一起连锯带剪,边示范边讲解。
2月22日,列席省人代会;23日,绿岭;24日,前南峪、岗底;25日,冀州、新河;26日,回保定;27日,临城……这是近几日郭素萍的行程表,每天都马不停蹄奔波在路上。
“不赶不行,农时不等人,一天都不能耽误。”郭素萍一年四季跟着果树转,每年在科技扶贫一线工作超过300天,足迹遍布我省30多个县(市、区)以及山西、江苏、新疆等地。
追随着她的足迹,更多农产品品牌被擦亮:绿岭核桃通过国家林木良种证审定,苹果重茬大苗建园试验在岗底取得成功……
追随着她的足迹,更多的人正在成为“李保国”:河北农大组建“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分队26支、小队122支……
自从当选全国人大代表,郭素萍不光把论文写在了太行山上,还把代表建议写在了太行深处。
“无论事大事小,只要是对农民有利的事,我就要把它提出来。”郭素萍今年关注的是核桃全产业链发展问题,“核桃含油量高、油质又好,进一步做好核桃深加工,不仅可以提高食用油供给保障能力,还能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全国人大代表、涿州市刁四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周松勃
推动互联网医院在基层落地
“你的药按时吃着呢吗?晚上能睡几个小时,吃饭怎么样?”
“来,把脸凑近屏幕,我看看今天水肿消了没有。”
2月27日,全国人大代表、涿州市刁四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周松勃通过视频连线,与70多岁的村民汤淑英建立了远程“面对面”联系。
汤淑英患有心衰、肺气肿、肾功能不全等多种疾病,需要及时根据病情调药。凑近屏幕,仔细观察,周松勃给她加了一些利尿药。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针对慢性病患者不能出村看病的问题,诊所用上了“隔空问诊”的办法。15名医护人员成立医疗服务队,每天24小时在线,全程免费诊疗,最多时一天能网上问诊100多次。
“此次疫情,让我这个60后都感受到了网络的重要性。”周松勃说,人们在家通过操作手机或电脑就能轻松完成,就像网上购物一样,它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医疗”模式。
这样的“网络问诊”,快捷、方便,能不能完善并推广呢?周松勃有了自己的思考,并开始通过走访和网络征集,了解大家的看法。
通过调研,让他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尽快建立一所乡村互联网医院。然而,随着调研的深入,一些难题也开始逐渐呈现。
“虽然2018年国家已经出台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相关意见,但互联网医院在基层落地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周松勃举例说,比如在预约挂号、远程会诊、线上付费、药物配送等环节还存在瓶颈。他建议,强化顶层设计,保障资金、人才投入,尽快推动互联网医院在基层落地。
全国人大代表、以岭药业总经理吴相君
火力全开保障抗疫药品生产
2月28日,以岭药业制剂车间内一片繁忙。
“人停机不停,所有生产线火力全开保供应!”自1月疫情发生以来,作为我省中医药龙头企业,以岭药业全力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每天可生产400万盒连花清瘟胶囊。
时间回拨到1月6日,石家庄要求对全市所有社区、农村实行闭环管控。这让全国人大代表、以岭药业总经理吴相君顾虑重重:“没有工人,怎么生产?”
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打通堵点,1月10日,石家庄将以岭药业列入防疫药品企业白名单,规定核酸检测结果正常,持企业开具的证明,可以予以通行。随即,以岭药业4500名员工纷纷返岗,公司实行全封闭式管理,确保安全、生产两不误。
第二个难题是生产场地。为保障疫情防控药品供应,省药监局批准以岭药业借用以岭中药饮片公司生产场地,进行蜜麻黄、大黄、甘草等六个品种中药材的前处理加工。
产业链条打通了,以岭药业生产畅通了!生产一线捷报传来:药材日处理加工能力增加16吨,连花清瘟胶囊日产量提高1100万粒。
保供应,代表主动作为当先锋;缺物资,代表慷慨解囊献爱心。
解一线燃眉之急,以岭药业第一时间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5000万元款物,发起设立“连花呼吸健康公益行”项目,其中定向捐赠河北1000万元连花系列防疫物资,支持当地开展疫情防控。
“越是关键时候,企业越要承担社会责任,我是人大代表,更要带好头。”吴相君说。
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树波
建设市级公共卫生防控体系
“0”!3月3日,邢台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
看到这个数字,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树波,有种“热泪盈眶的冲动”。
2021年新年刚过,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邢台。“作为邢台市规模最大的三甲医院,我们责无旁贷。”陈树波带领医护人员又一次冲上一线。
“没有一个人讲条件、谈困难,全部挺上急难险重最前沿。”陈树波讲到这里依然有些动容,常常是凌晨接到派遣任务,不到一小时就集结到位。
最优秀的医生火速驰援一线——
抽调600余人次医务工作者,前往南宫、隆尧等地开展核酸采集工作;选派47名优秀医护人员,全面负责邢台市重症患者救治工作……
每一次出征,只要条件允许,陈树波总会亲自把这些“精兵强将”送到定点医院。保障怎样、感控到不到位、有没有其他困难,他都一一检查:“我是第一责任人,我来看一看,医护人员放心,我自己也放心。”
“市级公共卫生防控体系是最关键的一环。”作为医院管理者和全国人大代表,陈树波一刻也没有停止思考:可以以市级综合三甲医院为依托,建设集预防、医疗、应急为一体的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平时以收治区域内疑难危急重症患者为主,疫情暴发则以应对处置公共卫生事件为主。
草长莺飞,邢襄大地处处暖意。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流不息,一切都正向着美好生活加速奔跑。这样的画面,陈树波一遍遍回味,说不出的幸福感觉。
(河北日报记者 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