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河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摘要)
政协河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摘要)
——2022年1月16日在政协河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实现,在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团结奋进、攻坚克难,政治生态、经济生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发生历史性新变化,开创了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局面。省政协及其常委会在省委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和省委全会部署,深化落实中央和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深化协商工作为重点,以增进团结民主为主题,以强化自身建设为支撑,在服务大局、服务人民中作出政协新贡献,展现政协新作为。
(一)高举思想旗帜,强化学习引领,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一是聚焦重点深入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作为重要学习载体,坚持省政协党组示范学,党组成员宣讲学,机关党组、专委会分党组专题学,学习性常委会会议、全省政协视频辅导报告会覆盖学,组织机关干部收听收看,举办学习会、诵读会等。二是与时俱进全面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精神。三是融会贯通系统学。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省委全会重要部署,准确把握目标任务,强化政协使命担当,凝聚起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奋进力量。
(二)增强政治自觉,加强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政协工作的正确方向、性质定位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接受省委领导,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二是全面落实党的要求。充分发挥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围绕省委中心任务制定政协党组工作要点和协商、监督、视察、调研工作计划。政协党组定期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把党对政协的要求落到实处。三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开展党建工作大调研,全面落实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深化省政协党员委员活动小组、党员委员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党员常委履职点评通报等工作,以专委会为依托开展灵活多样的党建活动。
(三)坚持学思践悟,理论联系实际,政协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成效显著
一是突出主题主线。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结合“四史”宣传教育,开展四个专题学习。二是突出示范引领。省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参加读书班、学习会,带头开展研讨交流,带头到红色教育基地学习。省政协党员领导干部共作宣讲报告22场、讲专题党课60次,引领机关干部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线下与线上相促进、检视与整改相贯通。三是突出政协特色。组织住冀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走好新时代赶考路”为主题,参与网上“全国政协书院”读书活动。结合“团结就是力量”专题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委员开展“月享悦读”、红色参观,收集委员征文700余篇。四是突出活动成效。扎实开展“人民政协为人民、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制定“三个清单”,确定的127件实事全部办结。
(四)突出协商主业,提升协商水平,以高质量履职更好服务大局、服务人民
一是政治协商聚焦大事要事。着眼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就生态环境支撑区和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举办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就“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社会保障共建共享”举行专题协商,为党委政府提供参考。就“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链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分别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提出51条建议,多数转化为助推发展举措。二是民主监督紧盯难点焦点。围绕推进矿山修复、推进减税降费落实惠企政策、巩固脱贫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管理机制建设等,组织委员、民主党派、市县政协、专家学者,深入基层摸实情、走进群众听意见、座谈交流寻对策,召开协商座谈会,形成高质量的民主监督报告,助推政策落实、问题解决。三是参政议政紧贴民生民需。就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跨境电商健康发展、民族地区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治理、净化网络环境、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提升营造林质量、加强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等组织协商,建良言、出良策,报送协商成果,推动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在全省政协开展“同心抗疫情、合力促发展”活动,全省各级政协和委员积极献计出力,投身疫情防控,落实防控要求,筑牢安全防线,维护人民健康。四是协商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持续完善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深化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创新界别协商,探索运用视频方式、手机App等组织履职。五是履职效能坚持求实求优。全年向省委、省政府报送专题报告14篇,向全国政协和省委、省政府报送社情民意信息341篇,得到肯定性批示114人次。严格提案立案标准,健全交办、办理、督办提案协商机制,全年审查立案767件提案全部办复,35件重点提案全部办结。
(五)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广泛合力,团结引领更多的人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一是守好政治圆心。强化委员政治意识,教育引导委员关键时刻靠得住、站得出。召开全省政协宣传思想工作座谈会,明确凝聚思想政治共识的方向、重点、方法。认真做好谈心谈话、走访看望,把思想政治工作寓于经常。二是坚定发展信心。协商讨论中注重加深理解,调研视察中注重正面引导,全年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雄安新区建设、冬奥冰雪产业、首都“两区”建设等,组织住冀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党外委员开展专题视察15次。三是坚守合作初心。落实党内外副主席共同分管专委会制度,制定进一步发挥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工作中作用的意见,邀请党派、工商联参加重要学习活动。四是筑牢广泛同心。落实加强和促进政协凝聚共识工作的意见,密切与民族宗教界人士联系,增进与港澳台侨同胞团结联谊,强化政协文史资料团结育人功能,发挥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作用。以网络形式举办委员讲堂6期,引导委员到界别群众中强信心、聚人心。深化中央、省级媒体以及省政协宣传阵地作用,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六)注重改革创新,着力提升效能,推动政协事业与时俱进、彰显优势
一是制度机制更加完善。制定协商工作规则、委员议政建言成果反馈工作办法等,制定加强和改进政协宣传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等,制定三个“责任清单”、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若干措施等。二是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制定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省政协理论研究会、政协理论研究基地和参政议政人才库作用,为我省政协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三是整体功能更加凸显。坚持省政协领导成员联系指导市县政协工作制度,对新任市县政协主席开展培训,召开全省政协秘书长工作交流座谈会、专委会工作会议等。
(七)提升能力素质,增强使命担当,努力为履行职能提供有力支撑、坚强保障
一是引导委员会履职、能履职、履好职。加强和改进委员学习工作,引导委员提升履职水平。落实强化委员责任担当的意见,深化委员履职情况统计、常委提交履职报告等工作,评选好提案、优秀调研报告、优秀社情民意信息和优秀履职委员,激发履职活力。二是促进专委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认真落实专委会通则、加强改进专委会工作和制度建设意见等制度,制定专委会工作指南。三是推动机关干部想干事、干成事、干好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我省实施办法,开展“作风建设巩固拓展年”活动。加强模范机关建设,强化干部培训,提高服务、协调、落实的本领。认真落实省委巡视组要求,以扎实整改推进机关工作提升。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坚强领导下,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们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不足。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切实改进。
二、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政协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乘势而上、砥砺前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努力开创新时代政协工作新局面。2022年省政协及其常委会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紧扣全省中心工作建言资政、凝聚共识,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凝心聚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理论武装实现新提升
一是往深里学,深化理解把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精神,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自觉。二是往心里学,坚定理想信念。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用好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用好红色资源、用好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形成的良好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学习党史、统一战线史、人民政协史,回顾奋斗历程,坚定历史自信,坚守合作初心,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三是往实里学,强化使命担当。完善覆盖全体委员的学习体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工作、开创新局的动力。
(二)坚持和加强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政治能力实现新提升
一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教育引导委员和机关干部充分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一切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动。二是充分发挥党组作用。自觉接受省委领导,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紧紧围绕中央部署、省委要求谋划开展工作。压实主体责任,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支持派驻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三是持续深化党建工作。落实党建工作联系办法,健全完善党员委员活动小组、党员委员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等工作,更好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党员委员先锋模范作用,打牢政协党建工作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以党建强引领、带队伍、促履职。
(三)始终坚持围绕全省大局、把握民心民意,履职成效实现新提升
一是为办好“三件大事”谋良策。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创造“雄安质量”、发展后奥运经济、构建“两翼”发展新格局等,组织调研视察、协商议政,助推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落地实施。二是为高质量发展建真言。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紧扣抓投资上项目促发展、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数字经济、实施科教强省战略、加快绿色转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深入调查研究,开展协商议政。围绕“六稳”“六保”、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营商环境、稳定和扩大就业等工作,积极建言资政,提出对策建议。三是为保障改善民生办实事。紧扣民生事业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就教育、医疗、养老、社保、住房、文化、社会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民生关切,提出提案、反映社情民意。持续深化下基层办实事,引导委员发挥自身优势,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四)激发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合力,凝聚共识实现新提升
一是以履职实践聚认同。开展党外委员专题视察,举办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做好谈心谈话、走访看望,优化调研协商的议题设置、程序安排、成果体现,做到议政建言、凝心聚力一体设计、一体落实。二是以团结合作聚共识。进一步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工作中的作用,重要学习邀请党派参与,重要会议安排党派发言,协商、监督活动与党派共同开展,增进高度认同。三是以广泛联系聚合力。密切与民族宗教界委员联系,发挥港澳委员双重积极作用,加强与海外侨胞代表联谊交往,健全联系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机制,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提高团结联谊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引导委员深入联系界别群众,专委会加强对相关界别群众思想状况了解分析,把更多的人团结到党的周围。
(五)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优势作用,协商效能实现新提升
一是进一步畅通协商渠道。坚持和完善现有协商形式,常态化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推进界别协商、对口协商,深化民主监督。探索开展专家协商会,用好省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创新政协协商同其他协商形式联系配合的有效方式。二是进一步规范协商工作。完善民主监督知情明政、协商交流、办理反馈等机制,增加集体提案比重,认真落实协商工作规则、协商议政质量评价工作办法等制度,提升协商效果。三是进一步加强改进市县政协工作。贯彻落实中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的意见》和我省《实施意见》,研究制定政协具体措施,落实省政协领导成员联系指导市县政协工作制度,夯实基层基础,突出主责主业,推动市县政协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加强与市县政协协同调研、联动协商、联合监督,更好发挥政协系统整体功能。
(六)努力强化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自身建设实现新提升
一是着力加强委员队伍建设。结合实际开展委员读书活动,研究委员参加读书活动情况评价办法,加强“书香政协”建设,引导委员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提高履职能力和履职成效。做好履职服务管理,健全激励机制,完善履职档案,开展履职评价,激发委员履职积极性主动性。二是着力推动工作创新发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探索组织调研、召开会议、开展工作的新方式,健全完善履职、党建工作机制,深化制度落实。落实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政协理论研究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省政协理论研究会、政协理论研究基地作用。三是着力强化专委会基础性作用。落实专委会工作指南,规范专委会职能责任、履职方式、平台载体。坚持专委会向主席会议报告工作制度,使专委会作为政协常委会的工作机构作用能够有效发挥。四是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学习制度,抓好学习培训,加强实践锻炼,深化作风建设,打造承得了重、跟得上趟、有所作为的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