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之歌丨张龙柱:让产品从行业边缘走向舞台中心的“顶梁柱”
张龙柱正在检测汽车板质量
人物名片
张龙柱,1981年10月生,河钢集团邯钢公司技术中心三级技术专家,正高级工程师。其牵头的EVI(供应商先期介入)创新工作室被评为“河北省首批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获市厅级以上科学技术奖10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8项,出版专著1部,参加国家重大研发计划2项,为推动钢铁和汽车产业链融合作出突出贡献。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2025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走进张龙柱的创新工作室,映入眼帘的便是邯钢最新研制出来的汽车板——无涂层免抛丸热成型钢。
“传统热成型钢,要么热成型后表面氧化严重,耐腐蚀性差,应用领域受限;要么价格昂贵,受专利‘卡脖子’。”张龙柱介绍,这款新型无涂层免抛丸热成型钢,性能优异,知识产权自主,兼具成本优势和低碳环保绿色属性,通过科学的成分设计和热处理工艺的完美结合,在表面天然生成一层薄而致密的抗氧化膜,全流程成本降低10%,性能提升5%。
在张龙柱的手机里,存着上百个车企工程师的号码,对话框里常跳出这样的消息:“张工,新车型选材会要不要来聊聊?”“龙柱,这个焊接难题帮我们会诊一下?”张龙柱介绍说,从以前“求着上门”到现在“主动邀约”,他用十几年时间,凭借一次次自主研发和协同创新,逐渐让邯钢汽车板从行业边缘走向舞台中心。
在张龙柱创新工作室悬挂的记事板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这样的数字:解决客户问题200余项,开发高创效产品30余个,参与制定行业标准5项……
时间虽然过去十几年了,但张龙柱当时带着邯钢的汽车板样品,满怀信心地敲开了一家国际知名车企的大门,却遭遇冷遇的情景令他至今记忆犹新。这也成为他靠技术创新敲开用户大门的动力。
“我当时就意识到,要想进入这家企业的供应链,必须先吃透他们的认证标准,生产出高于他们标准的汽车板。”张龙柱说,从该企业拿到他们的全英标准规范后,他带领同事夜以继日一起翻译、查资料、咨询专家,到汽车研究院做实验……等再次来到该企业时,终于可以“同频对话”了,邯钢最终拿到了进入该企业供应链的“入场券”。
在张龙柱的印象里,最具突破性的一次发生在与某自主品牌汽车的合作。当时,客户提出产品必须达到“轻量化与安全性双提升”要求,为满足客户要求,他和团队住进了客户项目组。此时客户又提出“能不能用1500兆帕级马氏体钢做防撞梁?”张龙柱深知邯钢超高强连退线具有高速水冷优势,极为适合该产品的生产,采用气冷退火工艺生产的MS1500钢,板形平直度比传统水淬工艺提升30%。在模拟碰撞环节,当测试结果显示安全性能提升25%时,客户材料部门负责人笑道:“你们这是要抢我们工程师的饭碗啊。”
2016年,某汽车龙头企业决定将某款车型整车300多个零件的VAVE项目全部交给邯钢。“这个来之不易的结果,是和国内某知名钢铁企业同台竞技得来的。”张龙柱介绍说,客户为确保产品最优,在两家钢铁企业中二选一。整车300多个零件,20多个钢种,首先是提交各种数据,送检试模料。这一切都按照规定提前完成时,一天,他正在开往重庆的火车上,客户突然临时电话通知,第二天上午10点,到现场汇报整车300多个零部件的实施计划和保障方案,否则视为自动放弃项目。他选择马上从武汉站下车,改道前往上海。深夜在酒店房间里,他将海量资料整理成一份详尽的汇报PPT。在汇报会上,他从材料的对比分析、试模料的生产进度,到冲压不合格的调试预案,具体到每个零件材料参数和模具参数,PPT中有对比有分析,有进度有措施,有技术有管理,清晰明了,有理有据,得到客户的认可。
2021年,张龙柱牵头和该龙头企业联合成立实验室,开展的800MPa级超高强钢通过认可,EVI从数据植入、虚拟仿真到模具开发和现场模具调试,全面介入该客户某款新车型开发,实现某主打新车型O5板全覆盖,销量提升3000余吨。
在张龙柱看来,青年职工是企业未来的希望。他牵头的EVI(供应商先期介入)创新工作室,已为企业培养了10余名劳模、标兵、杰出青年,他们如今都已在各自岗位上独挑大梁,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和同事的不懈努力,如今,邯钢汽车板涵盖了O5汽车外板、780兆帕~1500兆帕先进高强钢等8大系列100多个牌号,邯钢已成为全球4个合资品牌、10个自主品牌、6个新能源品牌汽车的供应商。”张龙柱说,2024年,邯钢产销汽车用钢216万吨,同比提升10%;今年一季度,邯钢汽车用钢销量同比提升31%。
孙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