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笑宇
炼钢炉台上的“创新达人”
人物名片
唐笑宇,35岁,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河钢邯钢邯宝炼钢厂转炉车间一档技术主管。他发明了“高温、高氧炉渣溅渣操作法”等多项先进操作法,先后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钢铁工业劳动模范、世界模拟炼钢挑战赛总决赛冠军和河北工匠等荣誉称号。
入选感言
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河钢邯钢,属于千千万万的一线钢铁工人。
唐笑宇(右)和工友分析技术数据
记者:你为了进行技术创新,不顾领导和亲朋好友的劝阻,毅然辞去炉长职务。当时是怎么想的?
唐笑宇:我被分配到河钢邯钢后,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是给炼钢炉上料。上班的第一天,就在QQ空间里写道:“虽然我只是一名最普通的员工,但我要用书本知识+勤奋成为河钢邯钢最好的炼钢工。”
在别人眼里看似简单的上料工作,我却认真对待。为了尽快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我见缝插针地抽时间找老师傅请教,口中总是问数个为什么。几个月下来,我摸索到了门路,逐渐把上料工的工作做得有模有样。仅两年时间,我就被企业任命为炉长。
担任炉长的第一年,正值河钢深化生产线对标的关键阶段。我从品种结构、工艺操作、产品质量等多个方面强化对标攻关,在公司12个炼钢小组的全年综合排名中夺得第一名,创下了连续10个月钢水成分不超内控的纪录。这项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炉长的职责是管理工作,使我无暇进行技术创新。为了不丢掉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辞去炉长职务,专心做一名技术员。消息传开,有人认为我是沽名钓誉、想出风头。多位领导找我谈心,要我撤回辞职申请,同事和校友百般规劝,就连远在老家的父母,也三番五次打电话要我打消辞职的念头。既然决定的事,就不能改变,领导看我态度坚决,最终同意了我的请求,我成为了一名工艺技术员。
记者:听说在你的多项创新成果中,有两项是颠覆性创新成果,能详细谈谈吗?
唐笑宇:电视连续剧《亮剑》的主人公李云龙有句名言:狭路相逢勇者胜。搞技术创新也是如此,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
从当上技术员那天开始,我就把自己的发展定位在技术创新上,致力于技术攻关。2013年,公司推行“少渣冶炼”方法,力争同时保住转炉炼钢中转炉终点的碳、温双命中率,钢包温度命中率,转炉灰耗,成品磷的命中率四项指标。对于一般的炼钢工来说,很难同时保住。刚开始推行的时候,各个班组操作都掌握不了要领,不但无法做到“少渣冶炼”降低成本,连正常的生产节奏也不能保证了,还增加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为了破解这一技术难题,我查阅大量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炼钢经验,率先使用了“留渣冶炼”工艺,即在每一炉倒渣时,不将炉渣倒净,剩余的渣子可以促进下一炉冶炼时前期渣的形成,提高脱磷效率。留渣操作保证了所有指标的完成,成为首个将260吨转炉的转炉工序灰耗降到吨钢15公斤的炼钢工,并将经验推广到各个班组。
在钢铁公司工作过的人都知道,转炉内钢水的最高温度达到了1600℃以上,为确保转炉的钢壳不被高温融化,在转炉内用耐火砖等耐火材料做成了保护层,这就是钢厂职工所说的炉衬。“少渣冶炼”初期对炉衬吃损比较严重,以前炼钢时维护炉衬是炼钢工的头号任务,甚至超过了产量和质量,而且没有很好的办法来保证炉衬的安全。炉内耐火材料因耐不住长期的高温,时有脱落现象,也就起不到保护炉体的作用,势必缩短炉体的寿命。
面对这种情况,我经过不断对数据进行精心推算,创造性地发明了“溅渣护炉”方法。具体就是使用石灰石代替轻烧和溅渣料溅渣,并不断调整溅渣枪枪位,溅渣结束提枪的同时,将备好的底灰一次性加入,利用最后的氮气将底灰打在炉底和炉缸周围。这种操作法不但维护了转炉的炉况,还大大降低了成本,被公司命名为职工先进操作法。推广应用后,每年可为公司增加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
记者:你是第12届世界模拟炼钢挑战赛总决赛冠军,向你表示祝贺。
唐笑宇:谢谢。比赛就是平时工作的一次演示,只不过是将演示地点从河钢邯钢的炼钢台搬到了印度的孟买。
总决赛中,我与世界四个地区的冠军展开角逐,任务是在两个小时内采用二次精炼模拟系统,以最低成本精炼一炉目标钢种。目标钢种为高合金工程钢,在加入大量铌、铬、钼、镍等合金的同时,还必须严格控制硫、磷和氧的含量,计算过程复杂,计算量巨大,大大增加了比赛的难度。
比赛开始后的第44分钟,在模拟操作第一炉钢时我就占据了榜首。之后不断优化加料配比,将成本一点一点降低,逐渐拉大了与其他选手的距离。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比赛,最终击败了四个地区的冠军,获得职业组总冠军。
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公司党组织的培养和领导、同事们的帮助,也让我更加热爱所从事的工作,更加坚定了我最初的梦想和追求。创新没有止境,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推广新工艺,才能在创新路上越走越远。
(《河北工人报》记者孙广军 通讯员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