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辉:让自行车成为中国新名片
——记河北省劳动模范、唐山芦台金亨通车料有限公司设计师吴家辉
寻访河北大工匠——工匠精神在现代闪光
■用碳纤维做成的车架比普通车架轻80%
人物名片
吴家辉,河北省劳动模范,唐山芦台经济开发区金亨通车料有限公司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在中国自行车行业低迷时期,他通过实验改良创新工艺,赶超国际标准,不仅救活国内自行车品牌,更让国产自行车远销海外。他改良共享单车零部件,大大提升实心胎与轮圈配合骑行安全性能;研制出倒勾型轮圈,在业界广泛应用。2005年至今,他已手握50多项专利。他带领的创新工作室,成为技术和质量研发团队服务平台,为唐山芦台经济开发区自行车企业免费提供技术检测、新产品共享等服务。
工匠速写
“这款自行车是我们为某知名公司研制的智能单车,它能感应到你在骑行过程中的费力程度,不断调整输出助力,踩一下相当于普通自行车踩三下。同时它还有更多智能化操作,在手机上轻点一下,就能自动锁车、自动开启……”雪后的唐山芦台,寒冷而又晴朗。在唐山芦台经济开发区金亨通车料有限公司,吴家辉在他的创新工作室正专注地向记者介绍着他们的第一款智能自行车。“这个车架是采用高端碳纤维材料生产的,这种材料的重量比传统钢材轻了80%。像家用的室内自行车、跑步机、仰卧起坐机等健身器材,用碳纤维材料打造,强度比钢还要强十倍。”吴家辉不善言辞,但说起自行车,总是滔滔不绝。
“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密密麻麻的车流是那个时代抹不掉的印记和风景。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出行方式越来越多,但自行车始终承载了人们更多的寄托,它带着人们走向最美的一公里,而我的工作,就是要让这最美一公里更便捷。”
■吴家辉检查车圈拉伸后的变化
1、内忧外患 一脚踏入自行车业
几年前,共享单车悄然出现在中国城市的街头,那时人们还没意识到,共享单车让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又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回来了,只是不同于之前的“二八杠”自行车,共享单车更具现代感,更加时尚、智能。
作为国家级自行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有自行车之乡之称的唐山芦台经济开发区,也见证了我国自行车行业的兴衰沉浮。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人人以拥有一辆自行车为傲。到1993年,中国城市自行车平均保有量达到顶峰,每百户家庭拥有197辆,“自行车王国”因此得名。但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摩托车、电动车、小轿车兴起,中国自行车数量急转直下。
吴家辉是2000年进入唐山金亨通车料有限公司的,他戏称自己“没赶上中国自行车行业的黄金年代”,“飞鸽自行车曾是中国最大的自行车企业,它的突然倒闭给自行车行业蒙上了一层阴霾,当时还有很多对国内自行车业持悲观态度的业内人士说:中国的自行车厂活不过五年(2000年—2005年)。但我觉得,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行车的轻便和美观性,而体积较大又很沉重的飞鸽注定会被行业淘汰。”吴家辉说。
由于中国的自行车标准沿用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行业标准,并且缺乏定期的修订,因此按外国设置的自行车整车和零部件标准,国内自行车产品价格极低,出现问题还需全额索赔,制约着中国自行车行业发展,这让吴家辉意识到冲破限制、寻求改变迫在眉睫。因国内制造业发展低靡,材料和设备都达不到国外的标准,吴家辉开始去学习、研究台资企业,从而一步步开辟本土企业的发展路径。“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是我们当时的策略。”吴家辉笑着说,“我不认为这是句没出息的话,相反,我觉得想要跑肯定得先学会走,那就向发展得好的企业学习,学习他们的理念、学习他们的技术。”吴家辉认清楚现实后,深入实地交流取经,进行技术探讨,从材料到结构,每个细节问题吴家辉都不放过。
“世人亲眼目睹,中国的自行车厂,2005年没问题,2010年没问题,截止到现在,中国自行车厂不仅活过了五年,而且世界离不开中国的自行车。”吴家辉骄傲地说。
■对电动自行车轮毂进行压力测试
2、首次外销 提前研究抢占先机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5年金亨通车料有限公司收到第一个来自日本BS(普利司通)公司的外销订单,这是建厂生产自行车以来公司的第一个外销订单。彼时金亨通在业界已小有名气,为全国各地的自行车企业生产支梯、车圈、轮胎、货架、鞍座等自行车零部件,获得了不错的发展,而这次远销海外的机会无疑为金亨通的自行车发展之路开辟另一番天地。员工们都十分振奋。
然而,现实总是异常残酷,你永远都不知道惊喜和意外哪个先来。正为日本订单高兴的吴家辉突然接到国外客户的电话,国际自行车行业标准要从承重25公斤改成27公斤。“外行人以为就多了两公斤,没有什么困难的,但对内行人来说,不要小看这区区的两公斤,如果行业标准变化了,就意味着造车用材、车体结构这些都要变,需要研发设计人员弃掉车梯、车圈、货架、车架、鞍座等所用车料,要重新研发一款承重量更高、更耐用的自行车。”
仅一个货架实验需要上下震动十万次、左右摇动十万次,每一个货架吴家辉需做25次实验,做完实验还要对自行车样品进行分析解剖。可想而知吴家辉为一个货架需要付出多长时间,而一款自行车中这样的实验数不胜数。
“第一次做出口绝不能给中国人丢脸!”因地理位置等因素,各地区针对自行车的防腐标准不尽相同。中国执行的是24小时烟雾实验标准,日本一直执行的是酸性16小时,欧洲执行140小时。
吴家辉改良国内电镀工艺,将车料改造成三镍。进行酸性实验时,吴家辉没日没夜地待在公司的酸性实验室,每天盯着实验箱,观察着自行车样品有无变化,是否能通过酸性实验。经常是白天忘了吃饭,晚上也不回家,来来回回进行了多次试验,光样品就做了不下20个。
功夫不负有心人,吴家辉及其团队改造后的自行车通过了酸性实验,赢得客户当场认可,顺利出口日本普利司通,在年底拿下出口日本16万多美金的订单。到了2006年初,当国内新标准正式实行时,吴家辉所在的金亨通公司早已经投入生产。
2005年底行业内其他企业开始竞相模仿此款车型。因吴家辉做足准备,提早研究新产品抢占了先机,金亨通公司领先业内其他企业至少一年半的发展时间,一时间名声大噪。
■吴家辉和同事对车体材料的材质进行分析
3、双重考验 克服一道道难关
2016年,共享单车盛行,当时政策尚不完善,行业乱象频出。2016年12月份,中国自行车行业协会开会讨论制定共享单车业界标准等相关问题。
吴家辉告诉记者,他们当时从南方订购车材,到货后发现有很多问题。他很纳闷,去某共享单车总部查看,眼前的一幕让他感到无比震惊。“眼前漫山遍野的废弃车啊,十几万辆单车堆成山,全是坏的。细看发现这些废物车中属车圈问题最多,还有车胎的问题、鼓刹问题等。”据了解,共享单车刚开始都是充气胎,人们随意骑行,遇到路况不好的地方,扎了胎没人补。“再这样下去共享单车就完了,而且共享单车会带动全国自行车行业陷入困境。”吴家辉沉重地说。
吴家辉说,共享单车业界最早使用的是耐动轮胎厂专门制作实心胎,不怕扎,配套摩拜单车。但随着投入生产,比较重的实心胎对鼓刹和轮圈的破坏力很大,在此背景下吴家辉开始检测车胎对轮圈的耐磨损力。
市面上可见的共享单车品牌的骑行震动标准和欧盟标准一致——75万次(30万次=1000公里),而吴家辉所在的金亨通公司团队制定的厂内标准是120万次。
“别人定在75万,我们就定在120万,只有标准更高、更加严格,生产出来的产品安全性更高,我们才能放心,更让消费者放心。”
在无数次的骑行震动实验基础上,吴家辉研究出倒勾型轮圈,1000牛不能脱胎是厂内标准,平常的轮圈可承受2500牛拉力,吴家辉研究出的可以达到3500牛,此项技术一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安全问题也是共享单车亟待解决的难题。网上经常出现骑共享单车出交通事故的新闻,人们都对单车的安全性存在质疑,而单车的鼓刹是核心。
从鼓刹结构到外形,从持久性到耐磨度,吴家辉又开始了新一轮研究设计。短短一个月时间,要模拟湿性刹车环境和干性刹车环境,3万多次的刹车实验,循环两个周期。
第一次实验,失败;第二次实验,失败;第三次,还是失败……
有同事说:“没必要非得设计另一种刹车结构啊,现在这样的不是挺好的吗?”面对跟自己熬了不知多少个日夜的同事们,一向是“老好人”的吴家辉第一次发火。
“共享单车针对的是所有人群,为什么每天有那么多事故发生?这些事故中有多少是因为刹车问题?咱们自己就是做这一行的,能放心家人骑着有问题的单车出门吗?”说完,吴家辉转头继续做实验去了。
同事们这才反应过来,吴家辉已经好几天没休息了,但他一句苦都没说,一声累都没喊,一直在闷头做实验,仿佛把这里当家了。
“哥,您去休息休息吧,我们接着来,您放心。”
“不用,这实验一天没通过,我就不能走。”
一个个实验做下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在一次次的改进中,吴家辉终于研发成功新型鼓刹,单车的安全性能得到大幅提升。这个刹车系统也在整个行业得到了推广。
■对车后货架进行动态试验后的分析
4、持之以恒 匠心精神锻造行业经典
从2000年参加工作到现在,吴家辉一直秉持着有决心、有恒心、改良创新、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
“最开始是自己研发简单设备,2001年公司仅有五套检测设备。”虽然条件艰苦,设备不足,但吴家辉相信只要坚定不移地扑在研发上,外在条件永远决定不了内在品质。
现如今,科技不断发展,吴家辉带领他的团队也在不断前行。从一开始的普通自行车到山地车、公路车、城市通勤车、技术单车、长途旅行车、折叠车、多功能越野车,一辆小小的自行车,在吴家辉手里竟可以研制出这么多种类来适应不同的场景。公司的研发设备越来越丰富,到现在已有70多套。从2005年以来开始推行专利的他,至今已手握50多项专利。
吴家辉参与生产的自行车部件在业内无论生产量还是品质俱佳,产品提供给全国15家左右知名企业,如富士达、迪卡侬、柯林、普利司通等。
记者跟随吴家辉走进金亨通车料有限公司的厂房,一排排自行车成品颇为壮观地整齐排列着,员工们有条不紊地干着手上的活,沿着笔直的车间一直走,吴家辉的研发室就在尽头。他的创新工作室,更兼具技术和质量研发团队服务平台,为唐山芦台经济开发区自行车企业免费提供技术检测、新产品共享等服务。研发室四面墙上挂着各种自行车零部件,地上摆放着拆了一半的车体结构,还有最新研制出来的新型骑行车,整个研发室除了自行车部件还是自行车部件,连个水杯都没有,同事们都戏称“吴总工一旦研究起自行车什么都忘了。”
说起未来发展,吴家辉希望本土自行车行业也能引进智能制造,用更先进的器材支撑研发人员研制更多种类多样、舒适便捷的自行车来。吴家辉成长的同时,他也在极力扶植周边企业谋求共同发展。
“单凭金亨通一家自行车厂不可能走得长远,自行车是芦台经济开发区的典型行业,我们一定要提升整体水准。”吴家辉眼里有小家,心中有大家,致力于为国家、为民族创造价值,有匠心精神才能成为行业的典范。
■文/本报记者赵伟龙 通讯员王娜
■图/本报记者赵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