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工匠精神”当从尊重开始
沧州要选树首届“十大工匠”了,这一消息在一线工人中引发了热议。挑动人神经的不仅在于全市首次,更在于活动的高规格——选树活动方案3月23日经市委常委会议研究通过。
首届“十大工匠”选树活动看似只能惠及十名业绩突出工人这一“小众”,实际上影响的却是参与沧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众”。市委决定开展这项活动,以尊重工匠的方式向全社会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在全市树立起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鲜明导向,形成培树工匠、学习工匠的浓厚氛围,以此推动沧州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率先发展。
“工匠精神”并不是个新鲜词,当年倪志福等人用土法造出了东方红5号火箭,便是“工匠精神”的一种体现(相关报道见本报今日四版)。但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是让人耳目一新。这一方面说明近年来我们“工匠精神”的缺失,一方面也反映出社会对“工匠精神”的热切呼唤与期盼。近几年,国人的海外购买能力让世界惊叹,到日本抢购马桶盖,去韩国抢购化妆品,在新西兰抢购奶粉……甚至有人为了抢购不惜大打出手。疯狂抢购“洋货”的背后,映衬着国货的尴尬,我们拥有庞大的生产能力,却不能满足人们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正是为了解决这种供给与需求矛盾,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供给侧出现的主要问题,需要的就是精神专注、敬业、卓越的“工匠精神”。
当前,我国社会对于包括工匠在内的职业技术人才,有一种由来已久的“歧视”,认为“干技工不如坐办公室”。实际上,技术工人、工程师、科学家……这些只是人才分工的不同,而非人才层次的高下。但是,观念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还要从树立尊重工匠的导向抓起。日本产品被普遍认为制作工艺精良、技术含量较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社会尊重蓝领技术工人,并下大力气培育技术产业工人。在日本,企业蓝领工人与公司白领职员收入相当,为提高蓝领工人的成就感,日本各界还举办各种技能比赛和评比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由此可见,市委选树首届“十大工匠”的决定,不仅审时度势、立意高远,而且抓准了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着力点——从尊重开始。以此为契机,一方面,我们应切实提高技术工人的收入和地位,通过激励、引导等切实可行的措施,让“工匠精神”得到一线工人的真心认同。一方面,要更加重视职业教育、技能教育,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量身定制培训和教育方案,培养更多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尊重形成认同,认同孕育追求。我们相信,随着社会对工匠的尊重之风日渐浓厚,“工匠精神”定将成为普遍追求。而大批工匠的涌现,必将为加快以“铸造之乡”“模具之乡”“弯头管道之乡”为特色的“产业之城”步伐,为推进沧州“五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沧州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