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冀南岸
——冀州春风实业集团43年创新发展纪实
寻访记者 苏忠
43年的创新发展历程中,春风集团创造了13项全国第一、引领11次行业技术革命,主持12项国家标准制定,填补8项国家技术空白,获得超百项国家专利,建成综合实力全国最大的采暖企业,亚洲规模最大的橡塑胶辊公司,高新产品收入占集团收入的90%……如今的春风,已经步入了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新征程,通过整合众智、集成创新,正在谋划着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近日,记者来到春风集团寻访。30年前第一次到冀县暖气片厂采访的情景犹在眼前:破旧的厂房,简单而又笨重的生产设备,工人们在车间汗流浃背地辛勤劳作……30年后的今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传统企业全部脱胎换骨,车间换成了宽敞明亮的现代化厂房,传统项目得到升级,传统技术实现创新,生产和科研设备换成了进口和自己制造的大型微电脑控制生产线,工人们的劳动强度降低,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据介绍,春风集团从上世纪70年代的五小企业——冀县暖气片厂起步,经过43年的风风雨雨,现已成长为以装备制造为主业的大型民营股份制集团。集团拥有9大公司,48家企业,在30多个国家建有分公司或办事处。员工13400人,连续9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7年中国金属制品行业榜首,17年稳居河北百强行列。该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曹宝华,成为连续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省委省政府命名的资深省管优秀专家,全国劳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管理专家,共和国功臣企业家,获得终身成就奖等百项殊荣。
■圣达节能建材公司生产车间
■艰苦创业 奋发图强
上世纪70年代初期,冀县城关公社在“围绕农业办副业,办好副业促农业”思想指导下,成立了社办企业管理站,即春风集团的前身,开始谋划办工业。听说干暖气片能赚钱,他们决定创办暖气片厂。
说起当年创业的艰难经历,在春风集团干了多半辈子已退休的李延均动情地说:“当时只有一座撅把子化铁炉,没有资金和办暖气片厂的本地资源,依靠亲戚朋友帮助,从城关公社海河指挥部借来了2000元钱作为启动资金,从县水利机械厂借来了焦炭,从各村选拔了几十名青壮年,从九江口和雁门关请来了原北京新都暖气片厂技术人员刘飞雄、尹良,从本县外公社请来了会车床加工的吕梦弼,办起了冀县历史上第一个社办企业——冀县暖气片厂。”
没有车间,就自己动手割芦苇打成芦苇席围成车间;没有厂房就打土坯建厂房;没有办公桌,刘飞雄工程师就在地里埋上四根棍,上面放一块木板搞设计;没有造型设备,就去外县暖气片厂学习取经。全部农民工都是带着窝窝头,中午厂里免费供应开水。三位外聘技术师傅每天能吃上一碗热面条,这是当时的最高待遇。
集团总部办公楼向北的大片厂区,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全是两三米深的芦苇坑、沼泽地。为了办厂,大家自觉义务加班劳动。盖楼,早晨晚上加班搬砖,垫房基,牺牲休息时间搬石头拉土,只要看到装有原材料的汽车、拖拉机,就一齐义务卸车。当时的春风人每天要上十几个小时班,月工资只有十几元,业务员背着十几斤重的暖气片外出联系业务,还要带足路上吃的食物,每人每天只能从厂里领到1.2元的补助。创业初期,所有员工百分之百是放下锄头进车间的农民,不用说懂暖气铸造技术,就连暖气片是什么样都没有见过。就是凭着朴素的事业心,凭着刻苦求艺的学习劲头,虚心向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什么都不会,逐步转变为办工业的行家里手。
■春风铸造公司引进的日本铸造生产线
■自强不息 蒸蒸日上
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掀起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热潮。冀县暖气片厂的规模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3个造型组扩展到6个组,近乎于原始的陈旧设备开始技改,从而完成了从只重视企业规模扩张到重视技术改造的思想认识上的第二次升华。说起那个时候的事,当年还不满18岁、与父辈们一起来春风的小伙儿、现任该集团副总裁的刘进鹏拉开了话匣子。
刘进鹏说起他的父亲刘飞雄为春风设计制造暖气片机械化生产线的事,激情还是难以言表。他说,当时暖气片造型都是人工操作,车间烟熏火燎,工人们的劳动条件不亚于下矿挖煤,当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远看逃难的,近看做暖气片的”。为了改变生产环境,学设计出身的刘飞雄开始了设计生产线。说实在的,设计暖气片生产线国内没有先例,就连国外也没有现成经验参考,全凭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前前后后搞了一年多,花了30多万元,由于技术水平所限和经验不足,生产线试验以失败告终。那时候的30万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相当于春风一年的纯利润。刘工程师感到不好意思,把自己关在家里。当时负责科技工作的年轻经理曹宝华主动来到工程师家里问寒问暖,亲自给工程师试验打下手做后勤,鼓起刘工程师总结经验教训继续试验的勇气。1980年末,春风第一条小型生产线开发成功,接着第二条、第三条……开创了我国暖气片生产机械化的新时代。在小型生产线基础上,又自主开发成功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条大型生产线。由此,春风人再次感受到了技术的力量。
1981年,春风开始与清华大学建立联系,从此拉开了我国厂校挂钩、承担国家攻关项目搞科研的序幕,开始了全方位多层次引进专业人才的会战。春风发现挖掘人才的办法多种多样,通过报刊发现慕名去请,通过会议结识以诚相邀,通过关系介绍登门去求,旅途中、客店里,随时随地招揽人才。在聘请方式上,有的长住,安家落户;有的短行,经常来春风指导;有的兼顾,兼任企业技术顾问;有的函教,通过信函、电话联系。春风在全国较早打破了唯学历、唯职称的旧观念,不拘一格唯才是用,不仅尊重专家、教授,有学历、有职称的专业人员,也尊重有一技之长的专业师傅。实践使春风人认识实现了质的飞跃,认识到谁拥有了掌握最好、最新技术的人才,谁就掌握了企业和市场的主动权,谁就能领导市场新潮流。
■建厂初期的化铁炉
1984年,央视举办第一次春节联欢会,曹宝华带队参加央视竞标会,与首都钢铁公司等大型国企竞争赞助第一名。当时的春风,还没有首钢一个车间大,全年利润不如首钢1个月的收入多。具有“事争第一”传统的春风人,决心要拿下全国人民都关注的第一名。竞价水涨船高,从5000元争到20000元,曹宝华以“春风永远比最高报价多1000元”的誓言,结束了竞标的僵持局面,春风排在了首钢的前面。因此也有了日本客商“春风大还是首钢大”的疑问,从此,春风名声大振。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夸赞冀县暖气片厂“知识分子好,工人好,干部好,产品宣传也好。”当年8月18日,在新华社主办的经济参考报上发表相关报道。
1985年,在清华大学教授指导下,春风第一次开发成功带来采暖器材材质革命的稀土孕育高压暖气片,解决了高层建筑采暖难的问题。当年12月27日,获得我国采暖史上第一块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牌,产品出现了供不应求局面。同年,春风起草了国家第一个铸铁散热器行业标准,成立了中国第一家采暖技术开发中心和国内企业界第一家采暖产品检测站。这是我国采暖业第一条大型机械化生产线。
1990年,春风年产值闯过亿元大关,成为河北乡镇企业第一家。当时衡水地委、行署号召全区人民开展了赶学冀县暖气片厂活动。
■建厂初期的芯子窑
■浴火重生 砥砺奋进
由于对发展中的困难估计不足,1991年,国家开始进行宏观经济大调整时,多年蓄积的深层次矛盾一下子显现出来。一方面,国家建筑业极度萎缩,一方面,紧缩银根几乎卡死了给企业的信用贷款,断绝了企业流动资金的主要来源。国内采暖市场的无序竞争,又给春风带来了用常规办法难以克服的困难。山西同行靠拼资源、拼成本使冀县暖气片厂部分市场连连受挫。在企业内部,多年一贯制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适应不了变化了的新形势,适应不了急剧膨胀的企业规模,产品积压逐日增加,在途货款上升到了数千万元,企业流动资金严重匮乏,企业陷入步履维艰的困境。
1993年至1994年的全员入股,由于运作不规范,红利被股东分走,风险留给了企业,使本来就很困难的春风企业雪上加霜。
1995年合乡并镇,小微亏企业涌入春风,集团规模急剧膨胀,本来就很困难的春风到了难以自拔的边缘。集团在河北的名次明显后移,个别干部和经营骨干不辞而别。春风人第一次品尝到了发展的困惑、苦涩。
艰难时刻,一直在春风工作的曹宝华出任春风集团董事会董事长兼总经理。曹宝华引导春风员工开展了半个月的大讨论,收到上千条合理化建议。接着,他把自己封闭在招待所房间一连10多天,每天以方便面、面包为食,切断了与亲人、朋友和外界联系。企业的现实、员工的建议、国家的政策、市场的变化,在曹宝华脑海里像演电影一样连续过了几遍,深谋熟虑后,他把集团及骨干企业的主要领导召集到外地僻静招待所,召开了经理扩大会议。同样,曹宝华要求与会人员关闭了所有通讯工具,集中精力讨论春风的未来。
该集团常务副总裁侯宗岗回忆说,当时大伙对春风的前途都捏着一把汗,对春风如何发展朦朦胧胧,大伙都把期待的眼光投向了曹宝华,而曹总却不动声色地发动大家讨论。为了论证一个问题,大家争得面红耳赤,有时候要论证到晚上一两点钟,我记得那几天,每天休息超不过3个小时。说实在的,要不是那次会议统一大家的思想,要不是会议出台的四大战略决策,春风不会有今天的繁荣发展。
一是制定了“大集团战略、小核算体制、资本式运作、集约型经营、国际化市场、规模型效益”的发展思路,把企业的工作重心从谋求发展速度转移到夯实基础、蓄势待发、讲究质量效益上来。二是投资60万元请北京最有实力的凌波企业形象设计公司,强行在企业全方位导入CI(企业识别系统)战略,重塑春风形象,重整春风团队,锤炼新的春风精神。企业学会了用现代理念管理企业,改变了陈旧的管理观念。三是向旧体制、旧机制开刀,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向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要解困办法,向调整结构要经济效益。四是对合乡并镇涌进的扭亏无望的小企业进行改制,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办法解决春风自身存在的弊端。
1998年,春风集团在全国同行业带头拉开了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的序幕,用现代管理制度和机制取代了多年一贯制的经验型管理。与此同时,春风集团还改革完善了现代企业财务核算体系和财务管理制度、用工制度、内审制度、工资制度,用体制和机制的活力,上下左右全面打破了大锅饭,在股份制的基础上,实现了层次承包、项目承包、岗位承包,成功解决了春风企业积存的老大难问题。
这么大力度的改革,在春风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
■建厂初期的厂门
■集成创新 勇攀高峰
现在的春风已经拥有1633名省外高科技人才,可谓群贤毕至。怎样让他们发挥更大作用?
“以绿色发展为目标,整合众智、集成创新,让各路专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曹宝华又开始了新的探索。
2013年,我省在农村大力推广清洁能源采暖方式。但市场上此类产品尚有一些缺陷:热效率较低,无法做到不冒烟,群众不太满意。
清华大学、石油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高校的相关专家都是春风集团的“外脑”。企业把专家们组织起来,集中攻关8个月,研制成功高效气化洁燃采暖炉,比同类产品节省燃料30%-50%,热效率达85%以上,该技术成为业界最高标准。这批凝聚了20多位专家心血的采暖炉很快以平价投放市场。为啥?“让农民用得起高科技产品,让农村不再冒烟,这是企业和专家们的共同追求。”曹宝华说。
“利润并非他们追求的唯一目标。”谈起是什么吸引自己与春风集团合作7年而不散,一位姓刘的博士感慨道:“高科技人才其实很看重企业的发展观、价值观。”共同的责任感和相同的价值观,使1633名高科技人才在春风集团产生聚合效应,激发出一个又一个新发明、新创造。
■上世纪八十年代铸造车间
2013年,企业组织中科院、石油大学等单位的专家联合攻关,研发相变蓄热技术,使太阳能供暖系统的供热率高达60%,高出国内同类产品一倍。
长期以来,我国高档印刷机所用胶辊完全依赖进口。企业组织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北京橡胶研究院专家,研发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胶辊,一举打破国外垄断,被法国科技质量委员会评为高科技产品,因达到欧盟环保标准获准向欧盟推荐。
谈起创新给春风带来的变化,集团战略发展部部长宋秋全说,“主要体现在三个前所未有上。”他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
改造提升老本营产业的力度前所未有。春风先后搞成关键性技改项目近千项,建成补链、延链项目38个,实施小改小革2800多项,18家春风企业拆迁重建入驻工业园区,引进了河北第一条日本原装铸造生产线,建成世界采暖行业第一条最先进散热器生产线和加工线,第一条全自动喷塑烤漆流水线,开发成功我国第一条微电脑自动配料轧胶生产线,改造成功国家标准环保型化铁高炉。
■氩弧焊车间工人正在紧张工作
发展战略支撑项目的力度前所未有。先后建成了19个战略支撑项目,有的项目已经成为春风发展的引擎力量,有的项目短短两年就成长为行业旗舰,有的项目连续扩产依然供不应求,集团规模扩大1倍以上。圣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太阳能热水器与燃气壁挂炉采暖散热器链接互补集中供暖系统”,实现了绿色取暖;春风供暖公司研制成功高效气化洁燃采暖炉,开启了全民治理大气污染采暖新模式;春风银星公司整体搬迁新厂区,生产装备焕然一新,技术含量进一步提升,凸显出亚洲规模第一大公司的综合实力,展现出全球第二大企业的王者风范。
春风软实力创造前所未有。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践了品牌运作、市场运作新理念,探索出了“五个一”市场运作法、“5+2”信息收集法、“五个三”市场细分法、企业内部市场法、集成创新法、逆向思维发展法。在品牌运作上,形成了春风、圣春、银星、国森、春星、圣达名牌群体。进入新常态的春风,正在制定新的战略发展规划。
辉煌新跨越,再谱新篇章。春风集团已经步入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新征程,春风的明天一定会艳阳高照,晴空万里。
(感谢冀州市委宣传部杨万宁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冀州春风实业集团办公室王利民对本文亦有重大贡献)
■刘闻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