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联通:穿越京畿的神秘电波
探寻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百年发展经络
寻访记者 周斐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一卷黄尘滚滚,骏马飞驰而至,但见人影一晃,跳将下马。大喝:“八百里加急!御赐金牌,阻者死,逆者亡!”随即便见烟尘滚滚,骑者已然离去!此时,古道凝云,晴空赫然!文学作品中的这一描述,揭示了信息的传送,关键时刻关乎国运民祉。古代有烽火、快马、飞鸽……当历史的指针拨向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搅动风云也许只需轻弹指尖。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简称河北联通)承接了河北通信发展史,并迈向新的征程。记者历经数月深海拾贝,在浩瀚的通信史料中,终与其历史航线不期而遇。
■营业厅晨会现场
1寻踪探源 捕捉百年前的神秘电波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河北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古代通信始于西周。近代通信史可追溯到北洋官电局。”2015年11月的一天,记者在石家庄市范西路一座缀满爬山虎的四层小楼中,见到了河北联通退休员工李志兴。厚厚的眼镜,花白的头发,老人若有所思地娓娓道来,迷雾层层散开,河北联通的身影逐渐显现。穿越百年历史长河,这道神秘电波为一代通信巨人的诞生,留下了至为关键的一笔。
清光绪十年(1884年),天津府城设北洋官电局,这是河北联通生命的起点。电报的出现,逐渐取代传统书信,成了普通老百姓向亲友传递信息最先进的方式。风靡一时的石家庄市电报街,曾是老石家庄最著名的街道之一,电报业激活了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交通,有电报的地方,便可衍生繁华。
电报进入中国不久,电话交换机便登上河北通信舞台。清宣统二年(1910年),热河督统署设置市内电话,装百门磁石交换机,用户约30户,官办官用。1914年,河北省最早的电话局出现在保定市,即保定电话局。1919年石家庄——保定开通长途电话电路,并成立河北石门长途电话局,这是河北省最早的长途电话电路和官办长途电话局。
在那个年代,电话被视为官方和少数富人的专属品,普通人家根本没有实力安装。一个河北人要想联系远在上海的亲友,需要到邮局发电报,需要通话的,就发电报与对方约好时间,将电话转接到指定电话。与如今人们热衷电话不同的是,电报是人们联系亲友的首要选择。然而,人们怎么也想不到,在通信技术风云变幻中,电报竟会卸下华丽装裹,退出历史舞台。
泛舟历史长河,河北通信业穿过团团战火,历经曲折,直至新中国成立,终于揭开了新的篇章。
■20世纪80年代仍大量使用的明线传输
2坎坷之中 练就一代又一代通信“铁人”
“拼则而今已拼了,忘则怎生便忘得。”(宋·李甲《帝台春》)
建国后的1951年,在古风古貌的保定市西大街邮局后院,诞生了邮电部河北邮电管理局。局下有长途电信科、市内电话科、50个电信机构以及邮政业务机构。河北联通的前身,就此出现。当时,由于通信设备陈旧,电报机、长途交换机、长途电路、市话交换机的数量十分有限,农村电话为零。再加上自然灾害多发,给邮电通信带来巨大挑战。这时,老一辈职工用他们的脊梁挑起重担,与邮电牵手同行,困顿时期不离不弃,奠定了日后发展改革的基础。
1976年7月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富饶之地瞬间变成一片废墟。通信设施被震毁,市内一片漆黑,一座孤城急需外界救援。地处市外16公里的郊外站受灾较轻,值班人员奋力启动备用发电机,接通电源和干线电缆,利用内部联络业务电路,第一个向北京机务站通报了地震消息。
在这场灾难中,唐山邮电局原有职工1248名,震亡257人,占职工总数的20.3%,重伤114人。灾难面前,邮电职工忍受失去亲人的剧痛,顾不得个人安危,为通信畅通投入了巨大的牺牲。一个月后,唐山市重新安装各种通信设备64台,市内临时人工磁石交换机11台950门,装用户话机230部,机要通信恢复到震前水平。这曲非凡的壮歌被永远铭刻在史篇中。
“那是一批非常可爱的邮电人,包括那些已逝者的音容笑貌,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中。‘以局为家’在当时不是口号,而是事实。这种队伍让所有人看到了邮电的希望,让社会对邮电充满了信心。我把一生全部奉献给了邮电,除此之外,一无所有。”记者采访河北联通临退休干部李成学时,老人说下了这样一段话。
尽管当时的设备不是最先进的,但是当时的人却是最敬业的。
20世纪80年代初投身邮电行业的李成学,从事过营业员、机务员、线务员,再到管理者,无论在什么岗位,他保持了一个几十年不变的习惯,那就是早晨7点半之前必须到岗工作,分秒必争。“我们内心有一种特别强烈的工作愿望,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工作。”李成学告诉记者,从一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到白发苍苍的退休老者,老一代邮电职工深爱着这一行业。
一份深沉的爱,成就一颗坚强的心。一代又一代邮电职工传承着这份热爱,如铁人一般,时刻屹立在行业前沿。他们点燃青春之火,照亮整个行业的前进之路。1977年底,我省邮电业务总量达到5479万元,比1972年增长35.3%。
■20世纪80年代,长途传输载波机房
3春风袭来 固话“飞”入寻常百姓家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改革开放后,人们对通信的需求一度处于“饥渴”状态。从早晨营业到傍晚关门,邮局门前总有一支排长队打电话的市民队伍。谁料知,随后20年间,老式手摇磁石电话被程控拨号电话取代,固定电话也从公用大范围走向民用。人们一度调侃“打电话没有汽车快”的日子已经成为历史。
1986年5月17日,秦皇岛市在河北第一个开通1.2万门市话程控交换机和330线长途交换设备,同一天,还率先开通2套国内最大系统容量的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在全省率先结束了市内三区之间人工接话历史,国际国内长途也实现了直拨。
不久,家装电话逐渐流行起来。20世纪80年代初,石家庄市给全市人民办的好事中,每年都有通信方面的,那就是为市民增装多少门电话。20世纪90年代,家装电话一度被视为现代化的标志。
在巨大的需求面前,通信能力显得严重不足,有的人千方百计托人找关系,也不见得能安装一部电话。为缓解通信紧张局面,我省引进程控交换、光通信、移动通信等先进技术和设备,持续进行大规模通信建设。
1995年春节年味尚浓,石家庄市通信设备安装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着。
“一些设备从未见过,特别高级!”当时从事通信电源设备安装的吴建辉惊叹地说。面对从国外引进的这些“怪物”,他和同事们没有退缩。然而,在安装从西班牙进口的一项设备时,职工们犯了难。“2米高,特别重!”抬起设备时,不料地面光滑,一名职工的脚踝当场被砸伤。将伤者送医后,安装小组重振士气,继续在摸索中工作。设备安装好后,合熔断器的任务交到了吴建辉手里。“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做?有人说会冒火花。”在众人注目下,吴建辉鼓起勇气搬来凳子,站上去,面对强大的电流,他放慢了动作。“啪!”狠狠摔了下来。
“这是我工作近40年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事故。”原来,合熔断器时动作必须快,干脆利落是操作要领。得益于这次教训,吴建辉养成了操作前先琢磨方法的习惯,总结出受益至今的各种操作法则。他将自己的经验和创新无偿分享给全行业职工,历练成一名金牌工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一次次通信工程,一次次新技术培训,职工们在技术上个个儿得到了飞跃。这为后来通信行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1995年底,我省通信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市民安装电话不用再托后门。
■1993年,廊坊市无线通信宣传咨询现场
4信息时代 移动手机大展神威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北宋·秦观《满庭芳》)
伴随固定电话网的建设,我省同时启动了大规模干线光纤传输网、移动通信网、基础数据通信网、互联网的建设,固话业务、移动电话业务迅速普及。数据通信业务、互联网业务以及各类增值业务得到用户的青睐。
20世纪80年代末,传呼机成了一个人身价的象征。“你呼我!”成为当时非常时髦的口头语。走在人群中,BP机发出铃声,能吸引周围10米以内的人驻足观看半天。1987年7月16日,中国第一个900M模拟移动通信实验网在秦皇岛开通,我省第一部“大哥大”接通了!
■2015年12月10日,石家庄市分公司最后1台交换机掉电退网。至此河北联通历时1年,提前建成中国联通第3个“全光网络省”
为推进移动通信发展,接通石家庄、正定、新乐三者之间的移动通信,1991年,省里要在正定机场建立一个移动基站。回忆当时的情景,时任新乐邮电局局长的李成学记忆尤深。“时任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的李小平亲自带队勘察,局长魏恩鸿到现场组织协调,最终确定了基站位置。得知建立移动基站消息后,当地人民异常激动。仿佛是在迎接一个划时代的大喜事。”基站建好后,三地之间首次接通了“大哥大”。
摆脱了电话线,移动手持设备将人们带进一场通信狂欢。那时,腰上别着BP机,手里拿着“大哥大”,是经典大老板形象。高调的人出门时一刻不离地把“大哥大”攥在手里,好向外人炫耀;低调的人放在包里,打电话时掏出来,故意提高嗓音,赢来周围人的羡慕。当年的“大哥大”价格贵、话费贵,但仍没能阻止人们的购买欲望。
20世纪90年代,石家庄市引进第一批移动通信交换设备,199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的刘拥军回忆当时工程建设场景时说:“当时没有工程队、安装工,都是自己干。墙体打眼、插电路板、机房与机房之间安装电缆,整个网络设备的安装、调测、开通,全靠自己。”
由于进口设备体积太过庞大,老外带来的尺子过短,要保证分毫不差地摆放整齐,怎么办?颇有经验的工程师张炳华灵机一动,几分钟后,只见他拿来一个墨斗盒,两端固定好后,用线一弹,直了。“老外尺子比不上老张的弹指神功啊!”在调侃欢笑声中,一排排设备乖乖地固定在机房。
移动通信的华丽现身,很快霸占了通信半壁江山。1992年4月,全省11个地市全部开通无线寻呼网。1994年4月,河北省11个地市全部开通模拟移动通信网。1995年10月,河北省开通数字移动通信网。
■1987年7月16日秦皇岛模拟移动通信开通
5市场大潮 一代雄鹰横空展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世纪90年代,通信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电信行业引入竞争机制,1995年4月中国联通河北分公司成立。随着电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2009年1月,原河北网通与原河北联通合并成立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即如今的河北联通。
几年来,老百姓耳熟能详的3G“沃”品牌、4G业务、“光网城市”,河北联通时刻走在行业前沿。在2015年“光网城市”建设中,大量的用户迁转工作给宽带装维人员带来很大挑战,他们不仅要维护好日常包区内的宽带用户,还要承担大量的光改用户装机任务。
■装机
“一根光纤只有头发丝那么细,要切割成标准长度,固定到熔接机里进行熔接,露出的纤芯长度要非常精确。出现一点误差,都会影响用户正常使用。”衡水联通装维经理刘海涛说。每走进一家住户,他都会给用户留下名片。“安装只是第一步,后续维护才是长远的,日后用户遇到故障时,一般都给我们打电话咨询,一个好的装维经理是用户眼中的专家,可以通过电话指导解决90%以上网络方面的障碍。”刘海涛说,这样的电话,每位装维经理每天都要接上10多个。
与此同时,河北联通积极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建成河北联通大数据平台、成立河北联通云数据公司,推出自有云计算品牌“沃云”,面向各行业提供云计算相关服务,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发展和孵化的平台。沃税通、数字城管、平安校园、公交车WIFI……发力点无处不在。
面对电信业创新转型和河北省深入推进“互联网+”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河北联通将全面实施“移动宽带领先与一体化创新”战略,全面满足用户对信息服务的需求。
目前,河北联通下辖有11个市分公司、151个县级分公司。各类电话客户、宽带在网客户总量达到3350万户。拥有覆盖全省、通达世界的现代通信网络,已建成3G时代技术最成熟的WCDMA网络和4G时代的移动宽带网络优势。
迎着时代春风,河北联通犹如一只羽翼丰满的雄鹰,在燕赵高空尽情翱翔。
(感谢河北联通综合部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