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超:自主研发设备告别“买买买”
印超,河北大工匠,河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设备动力部电气自动化工程师。■本报记者毕春华摄
印超作为一名电气自动化工程师,掌握工业视觉、机器人架构及应用、PLC编程、人机界面组态、伺服系统、总线通讯等多项技术。在河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他主要负责电气设计、选型,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我的目标和主攻方向就是根据生产需求自主研发机械设备,让职工从重复的繁重工作中解脱出来,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用工成本,提升企业效益。”印超信心满满地说。
印超分析说,电机市场上的订单以小批量、多品种为主,制造过程中机器切换频繁,从而电机行业自动化水平较低,还以人工粗放型生产为主。近两年,电机行业开始进入升级阶段,电气自动化成为发展趋势,但现在大部分电机企业的机械设备都是“买买买”,这样后期机械设备的调试、维护、保养等系列问题会增加企业成本。
复工复产后,印超对车间进行了自动化规划、布局整改,根据生产实际收集具体自动化项目,规划一批、分步执行一批。
绕线是制作电机的一道关键工序,原来由人工完成,由于人手用力不均,时而伴有抖动,容易造成线圈松紧不一,影响产品质量,而且一个人负责一台工作站,工作效率低。经过印超的规划设计,绕线机自动化改造设备定位精准度可达到毫米级,还可根据实际工作自主进行更改、添加新功能,使人工从绕圈这样重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一个人负责多台工作站,实用性强,生产效率高。“购买一台这样的设备大概需要四五十万元,而自主研发只要三四万元。现在设计方案已经出来了,采购完零件就可安装使用啦。”印超高兴地说。
像这样,通过自主研发机械设备,让企业告别“买买买”时代的发明创造,印超还有很多。2018年,印超在另一家企业负责电力客车整体制造工作。他主动请缨,历经一年时间,帮助公司研发成功数控焊接工作站。该设备融合了最新工业3D视觉定位、机器人自动焊缝定位、焊接跟踪等技术,配合自主开发数控系统,使得原来焊接一个片件需要7个人40分钟,现在只需要1个人10分钟。这也填补了我国客车制造行业全承载车架自动焊接加工空白,获得发明专利及实用专利。
9年工作时间里,印超累计获得发明、创新专利10余项,为公司增效作出巨大贡献。
凭借过硬的技能,印超成为比赛达人,并屡屡获奖。参加“2017·第二届全国机器人应用大赛”获得河北赛区团体二等奖、个人二等奖,国家级三等奖;参加“2019·第二届全国机器人应用大赛”获得河北赛区团体二等奖、个人一等奖,国家级三等奖,“大国工匠”河北省赛区工业机器人应用项目一等奖。
“越努力,越幸运。”正如印超微信的个性签名,他热爱自己的工作,钻研自己的业务技能,让更多“自主研发”实现职企双赢。
■本报记者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