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模拟”强“交底”
现场管理人员在进行作业管控
“截至目前,我们已架设线路43千米。”6月20日,河北省送变电有限公司易县抽水蓄能电站500千伏送出工程施工现场负责人黄飞兴奋地介绍。
三维模拟消误差
“今日作业需同步跨越高速及110千伏线路,安全风险较高。大家注意屏幕演示:牵引作业启动时,导线与下方树木的距离需保持在安全阈值内……”6月16日6时30分,该工程项目经理赵甲云正通过“三维模拟”系统向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这款软件太给力了!”“是啊!模拟演示把后续作业流程完整复现,不仅让我们提前掌握潜在安全隐患,还提升了风险预判能力,从源头避免因施工误差或误判引发事故。”现场作业人员纷纷为该系统点赞。
据悉,为提升施工管控效能,项目部青年团队依托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将工程设计图纸、施工机械参数、跨工序作业逻辑、构件碰撞关系等多维信息,融入施工流程编程建模,自主研发出三维模拟软件。该软件以可视化交互方式传递施工信息,使作业方案直观呈现、细节深度可触,不仅实现施工信息高效精准传递,更通过预演机制精准规避施工误差,显著提升安全作业系数。
多维监控保安全
“山区风力较大,高空作业人员攀爬铁塔时必须使用攀登绳与自锁器,在导线上水平移动时需配备速差自锁器。”6月20日高空作业现场,施工项目部在铁塔下方及线路沿途部署安全监护人员与护线员,实时监督作业情况并提醒安全要点。
与此同时,一架搭载摄像功能的旋翼无人机不时升空,对作业现场安全布置、工器具配置及高空作业规范进行远距离巡检。
“开工前,我们会先用无人机飞巡山区作业点及周边环境,排查安全隐患;施工中则通过无人机抓拍高空作业违章行为,及时预警。” 黄飞介绍。
入夏以来,工程进入攻坚阶段。为保障架线作业稳步推进,该公司通过科学配置安全监护力量与无人机技术应用,构建全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管控体系。同时,在架线区段搭建覆盖全放线区域的无线局域网与热点网络,结合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放线全过程可视化管控,进一步筑牢施工安全防线。
“通过强化信息化技术应用与全流程管控‘双护航’,架线作业完成度已超70%,不仅圆满完成‘年度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而且在成功跨越涞涞高速与110千伏高易线路后,架线施工取得关键性进展,为后续安全有序推进奠定坚实基础。”赵甲云指着高空线路走廊欣慰地说。
杨绍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