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通报多例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典型案例
鼓励群众监督举报推动隐患源头治理
为调动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从业人员排查整改事故隐患的积极性,近日,河北省应急管理厅从各地报送的案例中,选取并公开通报多例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典型案例,以案为鉴,激发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内部活力,推动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构建安全生产社会共治格局。
案例一
“二维码”便捷举报“身边隐患”
廊坊市某制冷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制作“安全隐患提报二维码”,鼓励员工查找隐患、扫码提报,形成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隐患排查的良好局面。
2025年1月,该公司生产线员工赵某在作业过程中发现,性能测试工序使用的接线端子无保护壳,人员在作业过程中接触易发生触电,及时提报隐患;该公司及时核实确认,由测试工程师进行工装改良,消除触电风险,并按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奖励该员工500元。
案例二
“随手拍”推动隐患迅速整改
唐山河北钢铁集团某铁矿有限公司积极开展安全隐患“随手拍”活动,对员工发现的隐患进行评比、分类奖励。
2025年3月,该公司选矿作业区总分砂大班组徐某,发现M1磨矿仓二系列圆盘北侧基坑警戒带局部脱落、破损,存在人员或设备坠落的隐患。徐某第一时间恢复警戒带脱落部分,在现场进行监护并将问题向作业区报告。作业区安排人员对警戒带破损部位及时更换,并对类似区域进行全面排查,采取加固或增设安全防护栏杆,设立安全警示标志牌等措施,避免可能发生的人员、设备坠落事故。该公司按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奖励徐某100元。
案例三
数智赋能 即查即奖
雄安集团某建设公司创新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开展“质量安全人人查”活动,通过数智赋能,即查即奖。在施工现场各点位张贴安全质量问题反映二维码,工友随手扫码、精准上报,管理人员核查确认,奖励即时兑现。
2025年5月,雄安新区启动区某管廊项目进行机电安装施工时,某员工发现廊内通风设备未正常运转造成一氧化碳浓度超标,存在人员窒息的隐患。上报后,该项目负责人立即安排更换通风设备并对廊内空气质量进行多轮检测。由于隐患发现及时,并在第一时间采取了有效措施,消除了可能造成的人员窒息事故。该公司按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奖励某员工2000元。
案例四
内部工作APP成为随时上报隐患的“好帮手”
秦皇岛某燃气公司利用内部工作APP设置“我要安全报隐患”模块,所有员工都可以随时上报发现的隐患。
2025年2月26日,安检员王某在检查一居民用户时,因多次敲门无人应答,当即启用燃气检漏仪。通过门缝查漏的方式,发现门缝燃气浓度数值超标后,王某立即上报公司,并果断关闭单元阀门,防止燃气继续泄漏。同时,王某再次使用激光检漏仪、检测车进行更深度检测。该公司紧急与社区、派出所、镇政府及消防部门沟通协调,紧密配合,通过消防人员破窗而入的方式,成功进入了用户家中,查明燃气泄漏点位并进行了修复,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燃气爆炸事故。该公司按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奖励王某500元。
案例五
“低头捡黄金”引导职工主动排查隐患
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沧州炼化公司依托该公司即有“低头捡黄金”机制和避免事故管理办法,修订形成内部事故隐患报告奖励机制,有效调动各级人员主动排查事故隐患积极性。
2025年3月,职工苏某发现富液闪蒸罐液位计玻璃板破裂,含硫化氢富液流到平台上并伴有刺激性气味后,立即上报。当班班长随即安排现场设定警戒区域,使用蒸汽保护,并派人佩戴空气呼吸器关闭液位计上下游阀,制止了继续泄漏,成功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人员中毒事故。该公司按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奖励该员工600元。 记者张胜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