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春景
2012年中秋时节,全国工笔画展在沧州名人美术馆举行,我应邀前往。在一幅《春江水暖》的工笔画前驻足评点者颇多。此画描写的是初春之际,江河边几只鸭子站在开裂冰块上的一个场景,江面是静谧的,似乎只有江水涌动的微喘声息,加之枝桠的萌动,水草的勃勃欲发,给人对生的无限遐想。细看落款竟是我的小同乡李思凯所作,几年不见真令人刮目。
李思凯,河北省南皮县人,现为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书画,先得沧州工笔画家“王氏三兄弟”(王洪德、王洪正、王洪超)启蒙引领,走上艺术之路,后受教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师从刘大为、王天胜、袁武等大家,把手相授,艺业渐精。2006年《摩登时代》获第六届全国工笔画大展优秀奖;2008年《远去的雪》入选和谐家园中国画展;2012年《融》入选锦绣中原中国画展;2012年《春江水暖》入选中国工笔画展,2013年《清雅之韵》入选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展,2013年《融.合》入选“墨南岭韵”全国中国画展。曾为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创作《和谐富贵》、《寒梅傲雪》两面巨幅屏风,至今仍在大使馆贵宾厅内存放。多年来思凯默默笔耕,甘于寂寞,执着追求,业绩骄人,可谓必然。
法古融新是思凯的追求。尊重传统,师法古人是中国工笔画的“讲究”。他从艺近20年,辗转于沧州与北京之间,对基本功的习练不敢忘怀,视技法为从艺之要,他认为画家是通过画面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娴熟的技法犹如战士不会打枪,农民不会种地一样。故而,对线条的锤炼,对色彩的把握,对造型的构思,只有通过苦练、多练才能达到熟极而畅的地步。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曾讲:笔不到处,安得有墨?就是告诫后人勤能生巧的道理。思凯有个网名叫逍遥游,正是受庄子的思想境界地吸引和影响。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才使他的艺术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面貌。他把写生喻为“接地气”,每到一处,从不虚行,仔细观察,认真研究,在一些不相关的事物中抽丝剥茧找到滋养艺术的共通之处;所以他的取材宽广多样。其画面结构、形象和色彩处理有机结合,得意于写生的根基牢固。
笔墨的现代创造是传统工笔画的当代品质。思凯不满足于简单的工写兼备,崇尚以法眼观物,用禅意写情,他还对古代壁画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创造出了一批古风淳朴、逸韵飘然、张力十足、“雅俗共赏”的作品。变化是一种心灵更新的境界,他正在苦苦追寻着。
沉静和淡定是思凯的个性。在圈子里,有人称他是“作家”,意谓坐得住,文静的象个姑娘,从不张扬、浮躁。常言道,画如其人,思凯的作品无论是仕女、花鸟、山水,一枝一叶都描绘的细腻饱满、淳和流畅,使物象的真实与作者的感应融为一体,跃然纸上,虽无跌宕起伏之大气象,却有绵柔含蓄、怡情超然之美。如题为《凝》中的荷、叶、茎、蕊,设色清雅、恬淡,花的开放与叶的残缺,立意鲜明,给人启迪。《清雅之韵》是雪后初晴的景象,塘边草石掩映,几只天鹅休憩,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惬意悠然;灵动的是物象,方寸之间展现出大的意境。《远去的雪》是作者对世间的感慨的写真吧?春的到来,清风徐徐,草木生发,在灰蒙天际间,两只野鸭相对沉思,是对雪的留恋?还是对未来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冬已悄然离开,春还会太远吗?这种恬静和向往正是画面所传达的一种信息。如同武林高手,轻漫的招式间蕴藏着无尽的变化,这也许就是艺术的根本所在。正是这种沉静和淡定,才使李思凯的作品看上去有意境、有思想、有格调。逐渐形成自己着意落笔,随缘泼彩,虚实相照,工写相间的特点,这种以平常心滋养的安宁祥和的静态之美和带有乡野之风的清新格调,在当下已是越发鲜见了。
时值中秋,看着思凯的新作《荷塘月色》,想起朱自清的散文名篇。细雨过后,一轮皓月当头,天地间是纯净了许多,空气如冰镇过新鲜。此时此刻,华夏大地处处和谐、家家团圆,这是我对未来的寄托,也是对青年画家李思凯的艺术追求的肯定和赞许。
传播美,就会得到美得报答。思凯尚且年轻,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我期待着。
李思凯在画展上
李思凯与导师袁武在一起
春江水暖
清雅之韵
和谐富贵
红梅迎春
蝶恋花
主办:河北工人报社
投诉电话:0311-87017171 0311-87015356 传真:0311-88613045 Email:hbgrb@126.com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河北天捷律师事务所 王金胜律师
冀ICP备12018813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015356、87017171 举报邮箱:hgxinwenwang@126.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