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培升
吾与洪亮相识,一是因为他书家身份,另一缘由我们既是邯郸老乡,也是一南一北同住在石家庄的一条大街上,算是邻居了。佛家讲缘,一切因缘生,一切因缘灭。这是不是一种缘分呢?我想是的,有乡缘、情缘、书缘、兄弟缘,因缘和合而交,自然而然就是朋友了。
随缘,也是洪亮一直遵从的一种如法的生活态度。他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融入自己的书艺之中,不仅讲究用笔、运笔、笔力、笔势,且追求书法有法变无法,脱净铅华,真气流衍,无滞无碍,不默守陈规,也不脱书理,在似与不似之间,“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执笔、展纸、坐法,一切顺乎自然天性。
李洪亮性格爽朗率真,有旷达的胸襟,乐观的精神,决不是负气的狂歌、幼稚的矫情。他重感情、喜交友、乐收藏,但生活上简约而随缘、淡定而热忱。对于艺术,他自然地怀着庄重、恭敬的心态,刻苦而勤奋,如同一只北飞的大雁,一边飞翔在书艺的广阔天空,一边咀嚼着书法的不尽韵味。
李洪亮是一个执着而勤奋的人。他少时家境贫寒,但祖父给了他艺术的熏陶。他八岁临帖,十岁便闻名乡里。二十年如一日在书山艺海中任意驰骋,不知疲倦,因而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如一”,即始终如一之意。他“初临唐楷奠其基,兼之篆隶壮其骨,又及行草得其神”。每日黎明即起,临池不辍。他的书法潇洒飘逸。知识分子的隐隐清高与烟火人间的市井格调在他的文章里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他的书法的质感,精致、流畅、优雅、冲和。这或许与他的处世风格及人生态度有关。
如果把一件书法作品看作一座建筑,结构、章法是楼的框架结构,笔法是建筑材料和内外的装饰,这三者缺一不可。为了追求书艺的完美境界,李洪亮将古代的经典法帖做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用心揣摩前辈书法家的章法、内容、韵味,下功夫去汲取其精华,在继承的基础上去创新,没有抛开传统,一味地去“创造”,而是在抒情性、趣味性、多样性、兼容性上找出路,静心观之,既平淡天真,又注重内涵,古雅清逸,超凡脱俗。
洪亮之书法以简约取势,以虚和为韵,雅致优美,古朴清新。得平淡醇美统一、情趣理趣统一,表现了简、淡、雅、逸之特点,能够从其笔墨线条中可以感悟到书法艺术的力度美、动态美和韵律美。从其作品中可以品味到一股古雅之气,即讲究法度、讲究传统、鲜明个性,既能入古,又能出新。因为能入古,其作品才表现出不激不历、温文尔雅的书卷气;由于能出新,其作品才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
鲁迅先生说过:“它不是诗而有诗的韵味;不是画而有画的灵动;不是舞而有舞的飘逸;不是歌而有歌的悠扬。”而书法之高下,在功力,在学问,在境界,没有深厚的传统功力、丰富的学识修养、平和恬淡的心境,书法绝难臻此佳境。置身于俗世的喧嚣中,洪亮对于古典文学、古代哲学、古代艺术情有独钟,历代诗词歌赋都多方涉猎深入学习,增加自身的学养与修为。洪亮深信,古典文化包含着真理的精神价值,是中华文化之根脉,只有对此心怀敬畏之心,才能享受这样的精神食粮。他也以前辈先贤为样板,以那些有个性、有才华、有骨气而又身世坎坷的文人为楷模,追慕他们的人生境界和文学境界,尤其是《红楼梦》及其诗词,洪亮更是时常吟诵,百遍不厌,成为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也涵养了自己的心性。
他的思想既融会了释儒道的思想,又来自个人的生活实践,既有儒家的入世精神,也有像儒家那样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但他不拘守儒家经典的章句,显得通脱而不拘泥;并不沉溺于老庄和玄谈,而是脚踏实地的做人, 细致用心的做事,从现实的人生中寻找乐趣。尤其在艺术修为方面不自以为是,更不要狂妄自大,在低调淡泊之中潜心书艺,一步一个脚印,修养一种品格、一种胸襟。
主办:河北工人报社
投诉电话:0311-87017171 0311-87015356 传真:0311-88613045 Email:hbgrb@126.com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河北天捷律师事务所 王金胜律师
冀ICP备12018813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015356、87017171 举报邮箱:hgxinwenwang@126.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